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0-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

——据(日)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材料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2024-04-09更新 | 16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西周已有公开的人口调查,还有专司人口统计的官吏。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统治阶级建立了严格登记户籍的“书社制度”、呈报户口及税收的“上计制度”,加强了人口管理。唐朝政治家杜佑认为治国理政需要掌握详细的人口数字,曾尝试多种方法统计人口,如根据食盐消费量估算进行。明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户贴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填写要求和规定,其调查项目之完备,在当时世界上实属罕见。

——摘编自董友涛《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史叙略》

材料二   1908年《预备立宪公会公报》介绍并讨论了日本东京的人口调查。1909年,清政府发布“宪政编查馆奏定统计表总例”,并公布民政和财政统计表式的详细解说。各地调查登记户口时,须核查登记外国人口、教民人口和每户的壮丁、学龄儿童。在此过程中,地方自治区域调查亦同时进行。

——摘编自李章鹏《清末中国的近代人口调查》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清末人口统计的目的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间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从2012年到2021年,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和25.9个百分点。发布留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国家标准300多项,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的覆盖率达到97.5%。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增长1.7倍,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超过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23.5%、38.7%、37.1%。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改革开放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时期,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
2023-12-28更新 | 21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阅读如表,据此可知(     
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相关史事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1951年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
A.教育公平步伐持续推进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建成
C.国家教育投入逐年提升D.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2023-12-08更新 | 32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