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曾随之谜

在今天湖北境内,中国的传世文献从来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 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史籍中明确记载这一地区只有一个随国,但却从未见随国青铜器出土。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曾随为一国,有的学者认为曾国绝不可能是随国。

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中礼器近600件。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铭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长辝夏。


大意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1)考古发现如何解决了“曾随之谜”?
(2)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 . 史料研习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前86年,刘贺继承父位,立为昌邑王。前74年,汉昭帝驾崩后,刘贺曾当过27天的皇帝,被废后回昌邑国故地。前63年,汉宣帝降封刘贺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二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

—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1)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依据材料一、二对此进行阐释,完成下表。

考古发现历史信息
政治大量奢华的随葬品说明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虽然削弱了王国势力,但仍保留了王侯的尊贵等级地位
经济10余吨五铢钱
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等证明了官营手工业高超的技术水平
文化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从中可以看到西汉音乐艺术的发展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受到尊崇
贵族生活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

材料三

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开创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到印度的航运。

—摘编自《简明中国经济史》与金开诚《海上丝绸之路》

(2)依据材料三,归纳两宋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2018-09-2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自古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十分密切。完成下面小题。

1.考古工作者曾在印度洋发掘出中国古代铁器等文物。我国在这一海域开辟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贸易活动最早始于
A.西汉时期B.唐朝初期C.北宋时期D.明朝时期
2.下列古代著作中,初步体现“西学东渐”思想的是
①《本草纲目》②《农政全书》③《天工开物》④《齐民要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0-02-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崇文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出土于甘肃天水的“秦铜诏铁权”(砝码),上面刻有篆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以

①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资料
②用来研究秦朝郡县的设置问题
③用来研究秦朝衡器的标准问题
④用来研究秦朝的文字统一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锄、铲等铁农具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出现铁器
B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维护民主的一种方式
C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专业设置有中西结合的特点
D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建立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国营“样板”工厂日本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A.AB.BC.CD.D
2019-01-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东城区普高示范校高三上期能力测试历史试卷
6 . 考古资料显示,商代的青铜器出土主要分布在河南,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分布很广,其中以王畿所在的陕西、河南出土最多。诸侯国的铜器也有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如燕、鲁、卫等。边远地区如巴蜀、吴越等古国西周时期的铜器,其兵器、工具多保留本地土著的传统,礼器和乐器的形制受中原周器的影响较大。上述材料反映了
A.青铜成为维系统治的唯一纽带
B.青铜器只限于王族地区
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辐射
D.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增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呼罗珊大道(见下图)是指8-10世纪从巴格达去往阿拉伯帝国东部大呼罗珊省的道路,沿线的撒马尔罕建立了帝国第一家造纸厂,“撒马尔罕纸”后来成为西亚和欧洲对汉式绵纸的称呼,木鹿鲁泽等地还出土了长沙窑瓷器。呼罗珊大道的繁荣反映了(     

①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形成       ②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       ④阿拉伯帝国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重要内容。
(1)春秋战国时期,治国安邦的问题始终是诸子百家探讨的主题,史称“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该历史现象的背景是什么?请列举诸子百家中不同学者的治国思想(任选两位)。

材料一   孔子何貌?……《论语》以“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十个字概括孔子的风神气质。自秦汉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后,人们借助于各种造型艺术形象的载体,不断地塑造孔子的形象,或图之于壁,或刻之于石,或镂之于木,或画之于纸帛,将孔子形象、事迹及思想广泛传播。孔子的形象基本被定格为慈祥、谦逊,以衬托其“温良恭俭让”的精神气质……宋元以后,孔子形象被帝化和神化,服饰由公侯制进到帝王制,头戴十二冕旒,身着十二章服。野史和民间传说则塑造出眼露睛、鼻露孔、唇露齿、头圩顶、耳重肩、手过膝以及身材不匀称等“七陋说”和“四十九表说”,孔子相貌的呈现渐次夸张与变异。

——摘编自董倩倩、范菲菲《圣人之像——从馆藏文物看孔子形象》变迁》



(2)依据图文材料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所拟主题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以宰相而摄天子”“公其非是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依据材料指出黄宗羲的治国主张。这些主张反映出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2019-12-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其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A.早期人类的单一性B.中华文明的多源性
C.国家起源的复杂性D.远古传说的神秘性
2020-01-21更新 | 529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