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少数民族政权与大一统

材料一   辽朝的《鲜演大师墓碑》有“大辽中国”的说法。《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称萧氏丈夫耶律污斡里的祖先为轩辕黄帝八世孙虞舜后裔。《辽史·世表》则认定“辽之先,出自炎帝。”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并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西夏李元昊立国后遣使向宋上表时,自称祖先为北魏拓跋氏,而北魏的拓跋鲜卑自称为黄帝次子“昌意少子”之后。西夏“自称西朝,谓契丹为北边(朝)”,宋为南朝,认为辽宋夏当共奉“中国”之号。

(1)依据材料一、概括辽夏政权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发边疆地区一览表(部分)

少数民族名称开发地区
百越岭南、东南沿海地区和山区
巴、蜀、蛮、僚、俚西南
肃慎、东胡、鲜卑、乌桓(丸)、靺鞨、高句丽、奚、契丹、女真、满等东北
匈奴、鲜卑、丁零、突厥、回鹘、党项、蒙古、回、维吾尔等北方、西北
羌、吐谷浑、吐蕃(藏)等青藏高原
高山族(台湾“原住民”)台湾岛

材料三   战国时,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即取消兵车,改为骑兵,同时改穿紧身窄袖、便于作战的“胡服”。自秦汉以来,历代都在边疆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一般都包括沿用部分既定制度。清朝统一内外蒙古后,就根据蒙古长期形成的习俗,建立了盟旗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游牧民族聚居区的行政管理难题。

(2)依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贡献。
2024-04-24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
B《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在法律上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D“明定国是”诏书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标志着资产阶级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A.AB.BC.CD.D
3 . 曲沃代晋是春秋早期晋国一次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终,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取代了晋国的君主,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该历史事件说明(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B.诸侯兼并战争不断
C.礼乐制度完全消亡D.分封制度不复存在
2024-04-24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A.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C.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D.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
2024-01-29更新 | 139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此结论的有(     
①血战台儿庄                    ②《论持久战》的发表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19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12-19更新 | 977次组卷 | 20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某学生在查阅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历史资料时,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台湾府”“雅克萨之战”“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由此看出,该学生学习的主题是(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B.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8 . 关于丁汝昌在黄海湾战中负伤的原因,史料有不同的记载(见下表所示)。有学生依据表中史料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记载史料来源
十八日与倭接仗,昌上望台(舰桥)督战,为倭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昌左脚夹于铁木之中,身不能动,随被炮火将衣烧,虽经水手将衣撕去,而右边头面以及颈项皆被烧伤丁汝昌向李鸿章递交的海战报告
“立于飞桥之前方者为提督……彼等不能在此久立,因桥非稳固之建筑。桥下之大炮开火时,桥将毁碎。”“盖刘(步蟾)已令发炮”,而丁等正“立于飞桥,正在炮上之部分也”,舰桥塌落,“丁提督则堕压创甚”发表于1929年的定远号参战人员英国人泰莱的回忆录《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A.史料本身是复杂的,必须加以审慎甄别与实地考证
B.丁汝昌意在渲染个人的抗敌精神,其报告不足为信
C.泰莱回忆录的发表晚于丁汝昌的海战报告,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D.史料出入较大,均不能作为研究丁汝昌负伤问题的第一手史料
2023-10-15更新 | 287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信息技术

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标志史料证据

第一次

语言的使用语言起源有多种假说

第二次

文字的创造仓颉造字传说,楔形文字,甲骨文等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毕昇活字印刷术

第四次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贝尔试用电话成功,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997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第五次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1969年互联网诞生,电子商务兴起
从第二次至第五次中任选一次信息革命,以“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为主题,拟定研究提纲。
要求:研究提纲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2023-07-19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敦煌莫高窟中有一幅隋代壁画《天宫伎乐飞天》,其中的飞天伎乐在形象上一改前期粗犷的西域式风格,具有“秀骨清像”的文化特征,其造型衣饰具有多样化,有的束双髻,有的披袈裟,有的着中原大袍。伎乐飞天形象反映了(     
A.中华文化领先世界B.外来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文化彼此交融D.中原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