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面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
2019-12-09更新 | 643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主天命说”作为一种政治理论明确地被提出来,一般认为是在殷周之交,这些思想成为儒家政治思想的渊源。孟子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提出“王朝革命”思想。《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言道:“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摘编自林坤《在理解思想的延续中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从来天生民而立之君长,所以为民役者也,君一人不能独治万几,于是建设臣工以分治之,凡佐君为民役者也。

——孙中山《原君﹒元臣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民与君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黄宗羲的思想有怎样的继承和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交子宋朝发明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中的“赊”即信用关系,孕育出交子。起初是川峡一带,因铁钱分量重而价值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商人(尤其是大商人)极感不便,客观上需要一种容易携带的、轻便的货币。真宗时,成都十六户富商私造钱券,称为“交子”。后来,主持交子铺的豪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不能兑现,引起争讼,官府遂令收闭。但当地使用交子,已成习惯,骤然废除,商业活动大为不便。仁宗时,设交子务于益州,由官府发行交子。每界(期)发行额为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准备金为三十六万贯。交子以三年为一界,当界满时,制造新交子,调换旧交子。

起初,交子只在川峡流通。仁宗天圣时,推行到秦州。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人民币的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中华北大街11号原华北银行旧址,举行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挂牌仪式。同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公告:“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决定:一、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二、于本年12月1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1948年12月7日,《人民日报》(华北版)发表社论:“我们解放区的货币正在配合着战争的胜利,迅速扩张它的流通范围,并把蒋币驱逐到它的坟墓里去。”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如东方天际一抹朝霞,预示着新中国的红日即将喷薄而出。

材料三   欧元大事记1957年《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签订。

1969年3月,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

1971年3月,"维尔纳计划"通过,欧洲单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1979年3月,在法国、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

1986年2月,欧共体签署《单一欧洲文件》,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

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规定,最迟在1999年1月1日,经欧洲理事会确认,如达到"趋同标准"的成员国超过7个,即可开始实施单一货币。

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1994年12月15日,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埃居。

1995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成立。

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盟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交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交子”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的地位与现行人民币的地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欧元诞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元诞生的背景。
5 .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材料二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太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功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些问题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