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4 道试题
1 . 有资料显示,1872~1895年,官办或官商合办工业资本额占民族工业总资本额的64.56%,民营工业占33.01%,中外合办企业占2.43%。1896~1911年,上述数据分别为21.44%、57.88%、20.68%。这一变化反映(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加剧B.晚清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洋务运动工业成就显著D.清末经济政策调整有一定成效
2024-01-20更新 | 70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四模历史试题
2 . 表为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织品(万匹)和丝绵(万两)租税额和上供额的数据(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类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其中两浙路




租税额
37.3948.4823.28
38.0650.4225.0
丝锦35.5552.6421.71




上供额
27.1172.1630.79
18.3281.2126.46
丝锦5.1294.8868.17
A.丝绵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B.丝织业重心呈现南移的态势
C.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蓬勃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经济统计数据是重要的历史研究资料,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能反映不同的经济情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1873—1893年中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1)请对以上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至少得出2个历史研究结论。(要求:提出研究结论,运用以上数据并结合史实分析说明。)
(2)若要了解1873—1893年列强在广东经济势力的消长情况,你需要查找哪些统计数据?
2024-05-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高三第三次自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事件是 (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唐蕃会盟D.朋党之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1950—1956年中国生产资料进口的相关数据(部分)。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进口总额(亿美元)

机械设备进口占比(%)

生产原料进口占比(%)

1950年

4.86

22.5

60.9

1956年

14.32

53.6

38.0

A.工业化建设顺利开展B.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C.机械化生产基本普及D.对外贸易实现顺差
2024-03-22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1987~1991年我国国债市场转让统计表(单位:万元)。这些数据的变化(     
年份1978年1988年1989年19990年1991年
国库券23830920941710488643395479
国家建设债券1484466
重点建设债券377616999752949
保值公债券109048303300
合计024208521260011593533701728
A.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创造了条件B.印证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
C.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经确立D.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7 . 下面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至武则天神龙元年户籍人口与国家实际控制人口变化整理的数据(按照每户一丁计算)。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太宗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三年

武则天神龙元年

(公元639年)

(公元652年)

(公元705年)

籍面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615

实际控制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430

籍面年增长率

1.85%

0.91%

实际年增长率

1.85%

0.23%

A.均田制遭到一定的破坏B.政府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C.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减轻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2023-08-2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1933—1943年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工业的产量及其指数变化(以1933年为指数100)。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东北(     

主要工业类型

1933年

1937年

1941年

1943年

数量

指数

数量

指数

数量

指数

数量

指数

煤(千吨)

10 888

100

14 387

132

24 632

226

25 398

233

电力(百万度)

212

100

1600

755

3500

1651

4500

2123

生铁(千吨)

433

100

810

187

1390

321

1700

393

钢(千吨)

20

100

520

2600

580

2900

870

4350

水泥(千吨)

543

100

860

158

1160

214

1500

276

火柴(千箱)

362

100

402

111

442

122

421

116

棉纱(千包)

88

100

174

198

145

165

160

182

棉布(千匹)

4350

100

5530

127

4660

107

4550

105

麻袋(千条)

4000

100

11 240

281

9370

234

7380

185

面粉(千袋)

9000

100

28 670

319

14 390

160

13 250

169

卷烟(千箱)

200

100

294

147

241

121

240

120

A.工业经济日益殖民化B.工业结构出现均衡趋势
C.近代工业发展环境改善D.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2023-08-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如表为1860—1920年美国人口增加情况,从1861—1910年,大约有2300万移民迁入美国境内。影响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B.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
C.政府移民政策的调整D.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10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台湾人的国族认同”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狗去猪来”这句俗语很快在光复初期的台湾社会流传开来,……试看当时《台湾文化》杂志的说明:“本省人把日本人叫做狗,因为日本人很凶恶的压迫本省人……。本省人起先很尊敬外省人,后来看透了一部分外省人的行为,有点像猪,因为猪是‘不洁不净’、‘光食而不做事’的动物,‘不洁不净’就是贪污……”在许多台湾人看来,狗虽然很凶狠且吵闹,但做条看门狗,还能发挥看家作用,然而猪却“只会吃而不会做事”。相比较而言,一部分台湾人失望之余甚至认为“狗”反而变得可爱起来,并开始怀念起日本人和日本的殖民统治。

——摘自刘凌斌《以台湾政治势力的记忆建构为中心》

材料二   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迫不及待地公布了《普通高级中学历史科课程纲要草案》。这份课纲最大特点在于完全采用了“同心圆史观”……于2006年秋天开始正式实施。


图由“两蒋”主政时期的“中华史观”(将台湾史置于中国史的架构内)到陈水扁时期的“同心圆史观”(同心圆历史课程架构将台湾本土史、中国史、世界史并列)。

——摘自关培凤、万佳《历史教育与国族认同:台湾地区高中历史课纲变迁研究》

材料三   2018年《海峡导报》报道了台湾地区某杂志对“台湾人国族认同”的民调数据,备受两岸学术界关注。



(1)提取材料一中与历史兴趣小组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并说明相关信息的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上述研究课题,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史料价值及其不足。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人的国族认同呈现混乱状态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