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氏族部落以更快捷的交通,甚至通过战争来实现对边远地域铜、锡和铅矿等战略资源的控制。夏商周时期,王都的迁徙也多是围绕铜锡矿产地进行。这些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保证青铜器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B.促进中原社会向早期国家的过渡
C.推动中原汉文化向周边地区转移D.构筑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新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97—1898年,全国多省官员纷纷饬令购阅维新报刊,洋务派高官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前后共发布13条饬令予以推广。据统计,湖北、山西两个充分执行推广指令的省份保证了49个府和145个县得以阅读维新报刊。这说明(       
A.山西、湖北两省在维新变法改革中走在前列
B.晚清官方寻求合理化政治革新和统治维系
C.晚清政府意识到传统科举已不能维邦强国
D.崇尚西学的社会风气完成了晚清民智开启
2024-05-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历朝国号,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中国古代从贵族社会到士族社会再到平民社会的历史脉络。

中国古代王朝国号由来统计表

阶段主要朝代国号的由来
第一阶段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以所在部落的名称作为朝代的名称。
商始祖契受封于商,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原为渭水流域部落名称,灭殷以后,以“周”为朝代名。
秦原为古部落,秦襄公救周有功封为诸侯;秦统一后,以“秦”为朝代名。
第二阶段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统一中国后,定国号为“汉”。
隋文帝杨坚之父被封为“随国公”。杨坚称帝,定国号“随”,后因“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高祖李渊传袭其祖父爵位“唐国公”,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
赵匡胤曾为后周宋州归德军节度使,960年赵匡胤称帝,国号“宋”。
第三阶段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有“大、首”的意思。
元末,民间有“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传说。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明”,彰显“明王”出世抗击暴元已经应谶。
清太宗皇太极把“金”改为“清”。按照“五德始终”理论朱明属火,有“以水克火”的意思,同时儒家追崇“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清”也有指代王政的美意。
(1)根据材料,归纳各阶段中国古代王朝国号命名的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阶段国号命名特征的主要原因。
2024-05-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64年,李鸿章在致恭亲王奕訢信中指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从中可见李鸿章(       
A.以退为进的革新策略B.促成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C.对洋务事业认识深化D.未能突破师夷长技藩篱
2024-05-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的英国一直维持在一种高工资水平和极为低廉能源(特指燃料)价格的独特经济结构中。在这种经济结构的驱动下,企业家、农场主、商人,在经营理念上只有一点,那就是尽可能地减少雇工,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利润。该学者主要解释的是(       
A.工业革命发生的内在动因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理
C.西方失业保险制度的起源D.社会主义思想萌发的背景
2024-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一份保存在今山东郯城县档案馆中的宣传材料这样记载:“解放大军显神威,全国开始大反攻。眼看将贼命不长,不久就要快完蛋!”从材料看,人民解放战争面临的形势是(       
A.解放军开始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B.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C.解放军开展渡江战役并向全国进军D.国民政府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基本结束
2024-05-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我们观察人类历史时,关注所谓历史的横截面,也就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里,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同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我们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更清晰、更详细的认识。

——摘编自羽田正《全景世界史》

围绕材料的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得出认识并加以阐释。(要求:认识需体现史实间联系或比较,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无论是根据死因赠与或非死因赠与,还是根据死者临终意愿而留给尊严教会的财产,按照城市议会的慷慨决议,就这些赠与物免于征税。”这一规定(       
A.凸显了罗马法律对物权的保护B.维护了罗马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C.为教会聚敛财富大开方便之门D.为议会确立世俗治权提供依据
2024-05-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1949年9月29日,新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了人民具有“迁徙自由权”,到1952年,全国城镇人口增加了1398万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1952年底,国家开始出台相关文件限制农民自由迁徙。造成国家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共同纲领》退出历史舞台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新中国国防重点开始转移D.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2024-05-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摘录了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相关案件。
西欧庄园涉及领主的利益和司法权力案件涉及佃户之间的暴力和侵权事件案件
数量占比数量占比
贝克修道院庄园(1246—1249年)9275.5%3024.5%
阿尔里瓦庄园(1259—1261年)10461.5%6538.5%
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       
A.加强了国王对基层的治理B.保障了庄园自由民的权利
C.成为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D.是领主与佃户联系的纽带
2024-05-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