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 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民族交融
2024-04-07更新 | 115次组卷 | 6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大致粟石三十钱左右。秦朝统一全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六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可能是源于(     
A.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B.法家统治思想阻碍农业发展
C.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D.长期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凋敝
2024-01-28更新 | 13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C.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D.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北方
2023-11-13更新 | 21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4 . 隋代“京兆(长安城)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安定(甘肃中部)、北地、上郡、陇西、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眭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材料反映(     
A.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B.少数民族放弃了传统
C.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D.汉胡杂居,农牧兼营
2023-10-21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该规定(     
A.导致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B.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
C.否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D.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
2023-10-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成就。这说明(     
时间名称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共十五大召开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1997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反分裂国家法》
A.立法工作完善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2023-10-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英国文官考试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前期,政府逐步接纳妇女进入文官行列。但在很长时期内,广大妇女不能进入重要岗位,只能担任抄写、打字和收发之类的工作,多数是临时雇员,而且受到年龄和婚姻限制,同工不得同酬。面对种种不合理现象,英国文官界妇女在社会进步势力的声援下,长期坚持斗争。1919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应因性别或已婚而被剥夺担任文官的资格。两年后财政部又首先制定接纳妇女担任文官的实施细则,允准妇女参加文官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但同时又规定女文官候选人必须是单身女子,一旦结婚必须辞职。正因为如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只有少数妇女能获此幸。部分妇女进入高级文官阶层,则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英国妇女在入职文官职位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8 . 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A.王权开始走向衰落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
C.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D.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材料说明(     
A.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欧洲影响深远
B.科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
C.西方国家也采用了科举制选拔人才
D.部分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体现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B.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C.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D.保证了文官群体的素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