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他7岁之前母子俩都不被父亲承认,从小受社会歧视和侮辱、因而成年后痛感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受害者。他思想敏锐,观察问题深刻,决心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改变社会道德。1848 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获得成功后,他又进一步改编成了话剧,从此以后专门从事话剧创作。小仲马一生创作不辍,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秘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半上流社会》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1875年2月21日,小仲马以二十二票的多数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在当时是最高荣誉,使他的事业可说是功德圆满,相较于无缘于此的巴尔扎克、大仲马幸运许多。

——摘编自丁牧《世界文学的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小仲马文学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仲马文学创作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3-02-21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近代早期的商人和企业家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了社会。银行出现在欧洲重要的商业城市中,它们为商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保险公司为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提供保险,尽可能地降低损失。17世纪,当时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吸引了整个欧洲的商人、投资者前来交易。他们买卖联合东印度等股份公司的股票,并从事各种商品交易。一些庞大的贸易公司像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及其竞争者联合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商业冒险规模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时候,他们绕过传统的行会,不依靠城市工匠生产布匹,而是将原料送往乡间家庭,编织成布。企业主付给报酬,再将产品带到市场上销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0001800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业资本需要中国新式商业开展购销活动。拿上海的棉花商业来说,新式花商由于为外商提供货源,发展很快,而牙行由于“恪守旧规”,没有纳入外国资本的运行轨道,“转以生意衰落停歇过半”。丝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1882年开办上海第一家缫丝厂的黄佐卿就是专同洋行做生意的丝商。上海开埠后,金融流通的需要日增,钱庄原是传统行业,19世纪50年代后,许多钱庄已经为进出口商业提供信用贷款。轮船招商局于1875年设立济和保险公司,为华商轮船保险。清末的绝大多数本国银行是在1905年后设立的,30家银行中,官办和官商合办占了13家,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是效力于政府财政。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新式商业经营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新式商业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简析中西新式商业经营方式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定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朝三省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并没有明确,而职责明确、运行协调的三省体制,是在唐朝才得以形成的。唐朝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门下省是审署下达机构,有封驳之权,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如认为不当,可以驳回,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尚书省主掌行政事务,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全国各项政务。唐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和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摘编自赵士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   独立战争后,各州从维护本州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使得原来的邦联政府名存实亡、濒于瓦解,同时,以英国为首的国外列强对美国的独立耿耿于怀、虎视眈眈。美国宪政的奠基者们开始把孟德斯鸠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美国化,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之际,富足的资产阶级之间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当1786~1787年的谢斯起义威胁着他们的基本利益的时候,这种集团间的差异就被共识所取代了。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同时对总统具有弹劾权。行政权由总统行使,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来行使,最高法院有终审权,联邦法院的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进行任命,法官只要忠于职守,可以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能被免职。同时,规定任何一个机关的官员不得在任职期间担任另一机关的职务。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分权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确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代分权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不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因此,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亦即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正是这种公正和平等,保证了官僚阶层始终不断地有新鲜血液予以补充,从而也保证了官僚阶层的精英地位。而大量庶族寒门弟子在这种公正、平等观点的影响下,通过“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的甚至还跻身高官显要,这一现象自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冲刺科场的热情。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以后,人们对读书做官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古往今来读书做官为人生第一要务,今乃视为畏途”,随着读书做官信仰体系的崩溃,许多人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也渐趋冷漠,更有视功名如敝帚的。现实生活中商业利润的巨大诱惑是那样地吸引人,连读书人也“往往羡慕商人,以为吾等读书,皆穷困无聊,不能得志以行其道,每至归咎读书”,故“凡为聪慧子弟悉为商贾,不令读书”。1905419日《中外日报》报道了广东科试情形:“本届科试,广府属各县循例考试,而应试者无不因之大减。其中人数最减少者,以番禺为最。昨该县初复时,与考者不过八百余人,以视往岁人数众多,殆有天壤之别。”

——摘编自杨齐福《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与科举制度的解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人们对科举的态度及形成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居民是那么多,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制造业。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先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先于技工。在中国,每个人都想占有若干土地或是拥有所有权或是租地。……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不给予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

——摘自亚当·斯密1776年著作《国富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台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古代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时在秦国颁布了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贾谊称“秦人富家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所谓“子壮则出分”,即每个儿子均可以从父母处分得一份家产。汉代以来,家产继承遵循诸子均分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旧有数额上的差异。女子在继承中的地位很低,故有“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唱随之礼”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中,法定继承一直是主要的继承方式,因此基本上不存在遗嘱继承的情况,只有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才适用于遗嘱继承。明清时期,兄弟分家、父子析产异居成为通常的行为习惯,并且发展为一套完整的方式和制度体系,“律不言家产,而例特为补文,以产争继者多,故于财产一层反复言之也”。

——摘编自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等

材料二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着手进行家庭财产制改革。《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首先确定妻子享有了继承丈夫遗产的权利,除配偶外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为:直系卑(晚辈)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而且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不问性别。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农村的财产继承原则还是传统的作法,姐妹无论出嫁与否,均不能继承财产。1950年《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保护弱势一方等原则,继承制度更加精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彩娟《中国家庭财产制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确立了无偿分配西部土地的原则。《宅地法》规定:年满21岁的公民,只需交纳10美元的申请费,可免费获得未垦种土地160英亩,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拥有对该块土地的最终拥有权。1868-1900年依该法向农民分配的土地达8000多万英亩,对西部农业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并没有按照美国人民的要求把国有土地全部划为宅地分给劳动人民,只有一小部分土地分配给了移民,而且位置偏远、土质贫瘠、限制在已堪定的地段内,其实是经过拍卖、先占、赠予等分配方式后的残留地段。大部分土地则通过各种渠道转到了土地投机商及大公司手中,它远远没有满足人民的土地要求。

——兰建英《美国近代西部开发时期的土地政策探析》

材料二   1992年以后的新一轮经济加速发展中,曾一度出现农村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流向工业领域的现象,致使1992年至1994年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粮食出现连年减产,粮价上涨,对此,中共中央立即采取措施。从1995年起开始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四是改革农村税费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至2000年,中国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1)依据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美土地政策在目的和性质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1995年以来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影响制定土地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2022-04-0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医疗资源贫乏,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194911月,卫生部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之后,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

——摘编自李玉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卫生事业》

材料二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新中国与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二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医疗卫生成就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49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直到1957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2022-03-22更新 | 576次组卷 | 1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统治一直保持着中央集权,社会管理却相对分散,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士绅多是有声望并且有钱有势的人,通过他们的威望和人际关系来影响地方事务。他们既参与统治过程也参与决策过程,很多有关公共福祉的事情如赈灾、修路等都有士绅的参与甚至负责,涉及到政府主要职能的诉讼,也会因为士绅的介入由公堂转为民间。士绅阶层的影响力与地方政府权力影响力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共同维系着大一统国家的治理。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协商政治的特质》

材料二   乡绅是中国明清时期活跃于乡村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阶层,拥有国家所赋予的法定特权,明代政府不仅规定乡绅本人可免除徭役,且可惠及其家庭。这就产生了一种“非正式权力”。这种非正式权力与官僚的正式权力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相互区别,并彼此形成制约。明清时期的乡绅主要是这样一种社会力量的代表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使国家与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他们如同一个“缓冲带”,减少着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摩擦,增强着社会结构的弹性,使一个庞大的帝国机器得以灵活的运转。

——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绅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绅治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