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同民族在其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同的文明观,就西方世界而言,古希腊人的蛮族观念和犹太人的一神教,奠定了后来西方文明观中文明野蛮二分法的基础。其后西方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断裂和对外殖民扩张,进一步塑造了其文明观与现代性观念中的二元思维——传统与现代、文明与野蛮两组对立的范畴,由此催生了19世纪的文明等级观。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赋予西方文明以优越性普世性,对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所倡导的现代化理论产生影响。他们宣扬一元现代性,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将带有资本主义缺陷的西方模式推销给第三世界国家。

——摘编自刘文明《从全球文明观念史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向西方求索出路,形成了难以摆脱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而一战的爆发使人们普遍对中国的前途命运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明确提出第三新文明的主张,打开了国人的视野。他说: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认为第三新文明是东西文明调和融会的产物,即在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李大钊透过十月革命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他为救世界之危机所开出的第三新文明良方,并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由此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序幕。

——摘编自纪亚光《从第三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三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世界文明观的内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第三新文明”观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4-02-0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至明清,中国传统治理形成了“双轨政治”架构,包含“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和“自下而上的自治民主体制”。所谓“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县以下更多的是“无为政治”和“长老政治”。而连接县以上的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制”秩序与县以下以家族(宗族)为中心的“乡土秩序”的,是乡绅阶层。

——摘编自秦晖《传统十论》、费孝通《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等

材料二   民国年间,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等各种政权都先后推行了各种类型的乡村自治运动,都企图将乡村治权纳入国家管控中。因此,各种政府推行的乡村自治运动,尽管披上了一层现代民主政治的外衣,但有自治之名却无自治之实,名为自治实则官治,其目的不是为民众造福、维系乡村秩序,而是最大限度地从乡村索取资源。民间社会所认可的保护型乡村精英被官府安排的赢利型乡村恶棍取代。这些运动,破坏了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之道,使乡村治理陷入“专政劣治”的困境。

——摘编自肖如平《民国时期的保甲与乡村社会治理》

材料三   1957年,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针。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领域,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政党制度方面,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民族之间,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主张“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这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安定不安定的问题”。

——摘编自《毛泽东文集》第8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古代与民国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毛泽东“社会管理基本方针”提出的背景,并概括新中国初期社会治理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历史上社会治理活动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黄河下游堤防失修,决口频繁。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遍历河干,广咨博询,求贤才之硕画,访谙练之老成”。他主张从全局出发,将黄河、淮河、运河三者进行综合治理,并指出:“用水刷沙,虽为治河不易之策,然河身淤土有新旧之不同……五年以前之久淤……冲刷甚难,故必须设法疏浚也。”主要措施是坚筑堤防、蓄清刷浑、河运分离。由于治河经费紧缺,靳辅预支数个省份康熙二十年正税的十分之一、并允诺“以淮扬水涸之后溜出田地的屯田收入及商船货物缴纳的商税补还”。经治理,黄河安澜十余年,之后又连年决溢。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材料二   清末民初以来,原有黄河治理体系逐渐解体,黄河水患频发。1913年,濮阳双合岭决口,当时北京政府着力进攻南方革命力量,无暇顾及,导致灾情不断扩大,拖延两年才完全堵复。1921年,《大公报》报道:“黄河上下游近来迭次决口,被水区域益形扩大,加以款项支绌,河工经费不能尽力筹拔,因之河防设施多有未周。”193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李仪祉提出了黄河治本思想,强调黄河治理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与航运、水电、灌溉兼顾,还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黄河治理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治河策略。但由于主管机关职权不定,治理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摘编自苏全有等《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佳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考察黄河并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99年,江泽民强调黄河治理开发应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19年,习近平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黄河流域的治理开发步入新征途。

——摘编自邓生菊等《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及其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靳辅治理黄河的特点并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佳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黄河治理中得到的启示。
2024-04-10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时在秦国颁布了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贾谊称“秦人富家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所谓“子壮则出分”,即每个儿子均可以从父母处分得一份家产。汉代以来,家产继承遵循诸子均分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旧有数额上的差异。女子在继承中的地位很低,故有“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唱随之礼”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中,法定继承一直是主要的继承方式,因此基本上不存在遗嘱继承的情况,只有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才适用于遗嘱继承。明清时期,兄弟分家、父子析产异居成为通常的行为习惯,并且发展为一套完整的方式和制度体系,“律不言家产,而例特为补文,以产争继者多,故于财产一层反复言之也”。

——摘编自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等

材料二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着手进行家庭财产制改革。《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首先确定妻子享有了继承丈夫遗产的权利,除配偶外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为:直系卑(晚辈)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而且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不问性别。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农村的财产继承原则还是传统的作法,姐妹无论出嫁与否,均不能继承财产。1950年《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保护弱势一方等原则,继承制度更加精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彩娟《中国家庭财产制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确立了无偿分配西部土地的原则。《宅地法》规定:年满21岁的公民,只需交纳10美元的申请费,可免费获得未垦种土地160英亩,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拥有对该块土地的最终拥有权。1868-1900年依该法向农民分配的土地达8000多万英亩,对西部农业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并没有按照美国人民的要求把国有土地全部划为宅地分给劳动人民,只有一小部分土地分配给了移民,而且位置偏远、土质贫瘠、限制在已堪定的地段内,其实是经过拍卖、先占、赠予等分配方式后的残留地段。大部分土地则通过各种渠道转到了土地投机商及大公司手中,它远远没有满足人民的土地要求。

——兰建英《美国近代西部开发时期的土地政策探析》

材料二   1992年以后的新一轮经济加速发展中,曾一度出现农村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流向工业领域的现象,致使1992年至1994年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粮食出现连年减产,粮价上涨,对此,中共中央立即采取措施。从1995年起开始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四是改革农村税费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至2000年,中国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1)依据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美土地政策在目的和性质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1995年以来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影响制定土地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2022-04-0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49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直到1957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2022-03-22更新 | 576次组卷 | 1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计簿”,御史大夫检查计簿所载数据的真伪,丞相府则据实以行奖惩,绩优者升迁。为了防止官吏弄虚作假,汉朝颁布了《上计律》《功令》《考功法》,其中规定了“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的行为为欺谩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吏,也要免职。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具体要求,偏重在职才能的考察。各部门长官在对其下属进行初考后,考核结果要“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

——摘编自刘守芬等《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172日,陕甘宁边区制定施行《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明确边区民政厅组织3人以上的考绩委员会进行干部考核,分级进行,每年一次。边区政府明确了干部任用的四条标准,即“拥护并忠实于边区施政纲领;德才资望与其所负职务相称;关心群众利益;积极负责、廉洁奉公”。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其中工作以“研究进步、著有论文”为一等,“研究进步、富有创造”为二等。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考核时特别强调,对公务人员有功或有过,人民有用任何方式向政府控告及建议之权。此外,上级政府经常派员到各处巡视,以巡视所得的材料作为考核的参考或根据。在扎实有效的干部考核作用下,延安时期“公务员不是站在老百姓头.上的官僚”,他们“只是群众中间的先进分子,以自己的艰苦精神及模范作风影响推动群众”。

——摘编自康小怀《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考核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干部考核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考核制度的历史启示。
2022-03-19更新 | 374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