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公司组织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特许公司开始出现。起初特许公司是垄断本城与附近城市间某项经营的商人之间的组织,后来它们获得国王的特许。英国的商人冒险家协会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商人冒险家的名称出现于13世纪后,指那些向欧洲大陆运销呢绒的英国人。到15世纪初,这些英国商人已按自己出身的城市组成了各个贸易联合会,为减少各城市联合会间的竞争,他们一致对外。1407年,在尼德兰经营的商人组织起来,并从英国国王那里得到特许证。1496年,亨利七世出于外交需要,授权伦敦的商人冒险家组织成立全国性的商人冒险家公司,加入公司的商人独立经营,但公司给船只发执照、确定运费、决定船队出航时间。为防备北海海盗,公司请政府舰队护航,费用来自对来往货物的征税。公司的工作还包括制订共同政策,采取措施保证最有利的贸易条件。在与国内外对手竞争中需要政府支持时,他们就与政府协商。

——摘编自王加丰《中世纪中后期西欧贸易手段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至18世纪,殖民公司是欧洲各国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张的最重要的组织。如英国和法国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它们在印度的一个个“商站”也是需要设防的。而且这种情况到18世纪开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这些公司着手发动全面征服印度的战争。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发动普拉西战役,占领孟加拉,开始了把庞大的印度变为殖民地的过程。1757-176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战胜了在印度的法国人。1765年通过的一项条约规定孟加拉由从英国派出的总督管理,英国从此正式控制了孟加拉,这意味着公司的贸易工作与政府外派的殖民行政官员的职责出现某种分离。此后几十年间,英国逐渐征服整个印度,英国政府也越来越多地直接介入了印度事务。19世纪中期,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摘编自王加丰《西方历史上的特许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后期英国特许公司经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8世纪英国特许(殖民)公司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西欧特许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8-27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朝廷为树立官员楷模,激励官员高效勤勉地治理地方,常常借德政颂表彰地方官员。唐朝德政颂已形成固定程式,先序后颂,内容丰富,还原出人物的立体形象。其序文主要介绍官员的身份、家族背景、任官经历等基础信息,最重要的是官员在任期内做出的成绩,内容充实。德政颂所歌颂的对象并非随意确定,必须有可圈可点的政绩。《唐六典》记载:“凡德政碑及生祠,皆取政绩可称,州为申省,省司勘覆定,奏闻,乃立焉”,经官方多重查验写就的德政颂,其内容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撰拟德政颂要求作者具有极高的文学功底和文化素养,大多由翰林学士或札部侍郎完成,代表的是中央政府发出官方对官员的赞赏。因此德政颂兼具颂文的华丽铺陈之美和公文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唐代德政颂包含了百姓的评价和帝王的考核两种标准,但最终被确定为歌颂对象的官员必须符合官方的管理需求。唐代德政颂所记载的地方官员的事迹和为官品质为后人树立了楷模,对今天的地方治理也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摘编自陆婷婷《唐代德政颂与地方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德政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德政颂对地方治理的影响。
2024-04-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年,东北大部分地区获得了解放,时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的王稼祥同志认识到加强城市工作的重要性。他主张应“取消帝国主义的经济特权,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以公营企业为骨干,领导私营工商业,发展合作社事业”。为此,他特别强调要“严格区别地主的封建性财产和民族工商业者的资本主义财产”,对于前者应采取“没收后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而对于城市中的工商业,则应采取“保护的政策,确保私营企业主的合法经营权”,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支持革命战争”的目的。王稼祥提出的城市施政纲领还涉及到政权民主化工作、科学教育工作、文化创新工作、环境保护工作、城市房屋工作等诸多领域,由于城市改革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他认为“必须有周密计划,慎重步骤与妥善办法”,才能使城市“从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的旧城市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新城市”。

——摘编自徐泽浩《王稼祥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稼祥城市工作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稼祥城市工作思想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田律》被称作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典。从《田律》开始,历代对耕种、打猎、捕鱼、伐木、孕育、放牧以及取火、烧炭也都有明确的季节和月份限制。但《田律》中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的诸多规定,多是作为农业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存在。《九章律》《唐律》《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等古代典律,在各种章节中都出现过环境保护制度的分布。《唐律·杂律》载:“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明清时期还规定,“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拆毁)复旧”。

——摘编自谭明、曾铮《农耕社会背景下我国古代环境保护制度的特点》等

材料二   最初涉及国际环境保护的多边和双边条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2年西方一些国家发起制定了《保护农业益鸟公约》。二战以后,出现了大量的针对水污染和海洋污染的条约。1971年《保护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签订。1992年,共有172个国家的一万名代表,包括116个国家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法律文件。由世界183个国家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标志着各国政府第一次考虑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同时,它建立了一系列旨在削减温室气体减缓成本、创新性的合作机制,具有开创性的突破。

——摘编自何艳梅《国际环境法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向》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环境保护法发展的历史意义。
2021-05-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英国经济对于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英帝国的利益也由美洲转到了东方。在这种政策指导之下,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在印度统治问题就成了英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英国政府必须采取决定性行动,制止东印度公司的贪污腐败和穷兵黩武的行为。从美国独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这32年时间内,英国政府改变了过去那种赤裸裸的殖民掠夺、殖民压迫政策,而在表面上代之以为土著人殖民地建立良好的政府,消除暴政、杜绝腐败、发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郭家宏《论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体制的形成及影响》

材料二   英国人来到印度后,尝试利用他们的一些教育制度去创造一个和中产阶级类似的阶级,以便可以援助他们以及帮助他们发展内部资源……西方出现的各种职业阶级根植于资本主义经济,他们伴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出现。印度中产阶级不同于欧洲样本。他们既没有发展出一个统一的、相同的、有凝聚力的分层秩序,也没有创造出一个广泛的、流行的实用价值观和文化为印度社会所接受。它一方面不得不依附于英国殖民统治者和本土上层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力更生,发展民族工业,摆脱英国殖民者强加的束缚与枷锁。

——摘编自管辉《理想与现实: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调整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殖民时期印度中产阶级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024-04-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人以希腊神话中的马神为原型。塑造了生有双翼的飞马形象。古希腊陶器上的飞马一路东行,飞过波斯,跃离粟特,走进中国,与从东向西传播的丝绸相遇。翼马纹逐渐成为两汉至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沿途使用最为广泛的织锦纹样之一。从地中海沿岸到中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考古学家挖掘出许多织有翼马纹样的纹理细腻、图样精美的织锦实物,如图1的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织锦残片。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法国里昂纺织博物馆和日本奈良法隆寺也有翼马纹织锦藏品。这一神兽形象出现在不同时空,寄寓着人们朴素天真的想象以及对自由、速度和力量的渴望。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丝绸之路周”,借助了翼马纹设计了“丝绸之路周”的徽标,如图2。

   
图1

   
图2

——摘编自李启正《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翼马纹织锦的特点并简析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丝绸之路周”徽标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继承有两种。一是宗祧继承,另外则是财产继承。宗祧继承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宗祧继承是财产继承的基石,如若可以继承宗桃,则一定具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反之则不然。古代传统社会强调以血缘为主维护男性权利,女性是完全没有宗桃继承的资格。《名公书判清明集》及当时有关法律条文规定可以得出,女儿享有法定的财产继承权。宋朝的户绝财产继承相关法律规定中,出嫁女、归宗女、在室女都具有相对的财产继承权,但因所处身份不一样,继承的份额也不相同。《宋刑统》中也规定假使出嫁女不能尽赡养父辈的义务,那么也不能够有资格去获得户绝财产。宋朝财产继承制度中,如若想使用遗嘱继承那前提条件就是投契纳税。在南宋时期,政府专门设立了相关机构以及制定了相关的程序为了有效地进行征收遗嘱税。从整体上来看,贯穿宋朝的财产继承制度仍然是以维护男子的权利为核心原则的。元朝时,发展了宋朝的赘婿继承权,且立法规定了扩大其继承份额。通过《名公书判清明集》,我们可以发现宋朝许多有关财产继承争讼方面案件的处理结果都是甚是要善的,兼顾着情、理、法。

——摘编自吴妍梅《宋朝财产继承制度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近代财产继承制度历经三部国家立法文件的不断修正。民国初期由于《大清民律草案》未能实际颁布实施,所以大理院之审判法源为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而此时立法上规定的继承主体仍仅为儿子,限制妇女继承权之获取,但是大理院在依据现行立法进行裁判的同时,又通过酌分财产的方式间接使得女儿获得了遗产继承权,使得立法与司法呈现出既冲突又融合的趋势。及至《中华民国民法》的颁布,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近代的财产继承制度,立法与司法进一步融合。社会学家马克·赫特尔强调,于近代而言,个体逐步挣脱家庭的禁锢,个体的自由得以进一步发展,个人逐渐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近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迁体现了人民继承意识不断变化的过程,也体现了近代法制变革中近代人民权利意识的逐步觉醒,这导致立法者更加注重对于人民私权利的保障,使得包括继承法在内的中国民法不断向近现代化发展演进。从偏重对于伦理的保护,到更加注重对于私权利的保障。平等主义的兴起对后来《中华民国民法》中确立妇女平等财产继承权有着深远意义,若无如此的思想启蒙,若无平等意识,女子教育就难以出现,随之而来的妇女解放运动也无从兴起,更不必说妇女权利的立法化。

——摘编自肖蓓《财产继承制度在中国近代民法中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财产继承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影响近代财产继承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时期,大量的客民进入到黔西南地区,偷盗、抢劫等扰乱社会治安的事件发生率增加。清王朝为了更好地治理这片化外之地,对黔西南地区的诸多地名进行更改,融入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使其具有教化的意义,如将“永丰州”改为“贞丰州”,“南笼府”改为“兴义府”等。村寨寨老和有威望之人带领民众进行公议,共同制定本村的村规民约,勒石为碑,将规约刻于石碑之上,用来规范村民的行为。这些村规民约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虽不是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律,但在当时对于教化村民、维护乡村秩序以及地方治安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清政府十分注重对乡规民约的宣传。

     ——摘编自李启志、吴俊《地名、碑刻与历史:清代以来黔西南地区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黔西南地区乡村社会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黔西南地区乡规民约的影响。
2023-03-02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提出“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胶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岂独百姓不欲而必顺其情,但夷狄不欲,亦能从其意耳。”唐玄宗在《命备吐蕃制》中说“朕以虚薄,君临寓县,……无隔于夷夏,柔服四裔”,又说“怀远以德, …… 中外无隔,夷夏混齐,托声教于珠方,跻含灵于仁寿。”在《安置降蕃诏》中说“开怀纳戎,张袖延狄”。唐代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针对性推行政令、法令。边疆民族除可保留本部族风俗习惯之外,有的甚至允许内部保留着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原有官职等级序列。

——摘编自《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梁启超较早地提出了“中国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康有为不赞成把满族说成夷狄,且对清胡开拓疆土、巩固边疆的贡献做了肯定,认为“自满、汉及篆、回、藏既同隶一国,并同当为中华人,不得殊异,其满人并赐汉姓,俾合同而化,永泯猜嫌,则团合大群以强中国,莫善于此。”五四运动后,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关于民族主义,他指出:“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称谓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对民族问题的探讨由此更加受到重视。

——摘编自周励恒《近代以来民族观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摘自陈立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五方面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民族观的突出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观不同于唐代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你对党中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共12502条,内容完整,条目简要。《唐律》限制官僚地主侵夺民田,要求地方官吏严格执行均田令,惩办官吏的违法活动等等。贞观十一年(637)颁行新律,比隋代旧律减死刑者92条,减流人徒者71条,其余变重为轻的还有很多。《唐律》将《名例》列为首篇,其中又将谋反、谋大逆、不孝、不义等十项罪名定为“十恶”,罪入十恶,多判不赦之罪。贵族、官僚及其家族享受多方面的特权,犯罪以后,可通过议请、减赎、以官抵罪等方法逃避制裁。平民侵犯贵族官僚,要加等处罪。

材料二 清朝入关不久,以《明律》为基础,定名《大清律例》。清朝司法,以“例”为准,“有例不用律”是突出特点。旗人犯罪在定刑上可以折减。清朝鉴于统辖民族众多,各族社会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与习俗存在差异,遂有许多民族立法,如针对蒙古族的《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管理青藏的《番子条例》《钦定西藏章程》,治理苗疆、回部的各种章程与条例等。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法制的特点。
2023-03-2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