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23 道试题
1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74次组卷 | 12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05-11更新 | 63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包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2024-03-18更新 | 371次组卷 | 13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明永乐十七年,大学士杨荣上疏斥责府、部、法司各部门弊政。皇帝示意杨荣,“天子近臣直接上奏,易使朝堂臣子间相互猜忌,不如让御史弹劾这些部门、”于是御史邓真疏入奏,被弹劾的各部门纷纷认罪。这反映了明初(       
A.中枢机构内外相维的体制B.皇权专制进一步得到强化
C.阁臣在朝局中的作用有限D.监察御史权力重而品级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忠”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本义是“尽心尽力”;春秋战国时期,其意义明显朝着下对上的关系发展或转化,并成为一种政治规范。《战国策》一书中“忠”字共出现97次,如表所示:

篇名

东周策

西周策

秦策

齐策

楚策

赵策

魏策

韩策

燕策

中山策

次数

2

1

31

9

5

21

9

7

11

1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共识B.秦国社会转型较为彻底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6 . 早期罗马法规定,对于合同欺诈行为,只要符合法律程式,合同的法律效力不受影响。公元前66年,裁判官阿奎乌斯创立欺诈诉讼,赋予受欺诈者撤销权,可以撤销已发生的法律行为并索赔损失。这一变化(       
A.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B.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侧重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D.标志着罗马法律的完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城市法规定,在建筑不能确保重建的前提下,禁止建筑所有人拆除建筑物;国家有权要求所有权人维护建筑物,若其无法承担建筑物修缮费用,建筑物则会被出让给他人。此法律意在(       
A.捍卫公民政治权益B.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C.维护社会公共利益D.促进司法规则完善
8 . 1901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章程》规定,学生要“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教师须“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并运用本县、本省、本国地图配合课堂教学”。这有助于(       
A.宣传地理学科知识B.建立近代教育体系
C.培养学生家国情怀D.规范课堂教学程序
2024-03-08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晋以来,各级地方官府僚佐大多为长官自辟,其中多为地方豪宗大姓;北魏立国之初离散部落、编户齐民,后收地方官员召辟之权;自魏末、北齐,州郡僚佐已多为吏部所授,至隋一切归在省司。这一变化表明(       
A.制度革新为大一统创造条件B.少数民族政权强化基层治理
C.中央重建了国家的选官系统D.北魏消解了各民族政治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商鞅则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事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据此可知,他们(       
A.强调反思西周的礼教B.主张为政应因时而变
C.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D.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