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的政治体制中,三省六部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在唐代政治发展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并且在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一方面,保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路交通的便捷,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等都为宋代城乡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商业繁华情况,南宋初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很翔实的记载,北宋末画家张泽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商业的热闹场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省六部制在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 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召开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023-10-08更新 | 543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的俄国处于各种交织的矛盾冲突之中,多年的战争把俄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物价飞涨,社会躁动,彼得格勒最大的企业——普梯洛夫工厂的约3万名工人集会,并宣布总罢工……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在8个月的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在关键时刻及时地调整政策夺得了政权,在这方面,列宁的作用无可替代。纵观俄国的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合乎民意和愿望的胜利,体现了这场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好多情况,使得农民处境特别困难、特别紧张,并且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农民的动摇,使他们从无产阶级方面倒向资产阶级方面。正因如此,我提出了一个决议案:“鉴于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关于对合作社的态度的决议完全是以承认余粮收集制原则为基础的,而现在余粮收集制已经为实物税所代替,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撤销这项决议。”

——摘自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19213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报告的背景及意义。
2023-07-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的英国,在手工工场里,每个工人只从事某一环节的操作,生产工具和方法固定,每个环节的操作越来越简单。同时,工场里集中了大量劳动力,工场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经营经验。1662年,英国成立了西欧第一个科学家组织,从17世纪后期开始,英国进入了生产技术的革新时代,从1680年到1759年,英国登记的发明专利共达532项。

——摘编自刘景华、任世江《高中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解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许多地区,促使人们改变了其生活方式,但是,问题在于:工业革命对欧洲人来说,生活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了?持乐观态度的史学家认为,工人分享到了欧洲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所带来的好处,使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一种迄今人类从未达到的普遍高度繁荣。另外一些史学家则认为,上述分析忽视了城市工厂生活施加在工人身上的苦痛。然而,不管当时在城市生活是令人愉快还是如入地狱,只有我们深入体察这种生活,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工业革命对那些置身其中的人的全部影响。

——摘编自(美)菲利普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生产技术条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并指出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的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 -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

材料二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级合金钢、无缝钢管、喷气式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警戒雷达、汽车、大容量成套火力和水力发电设备、大容积高炉设备以及新型机床等,现在都能生产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一五计划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第一张蓝图。

——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步履铿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6 . 二战期间,美国在欧洲与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国,主张用西方民主制取代法西斯专制,以保证美国战后在欧洲政治行动的自由;同时,在苏德战场出现转折之后,改变对苏联的合作策略,采取既削弱又遏制,促使苏联出兵日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中的策略 (     
A.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B.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
C.直接导致了美苏冷战爆发D.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根本宗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10月2日,国联在日内瓦、东京、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面对事实,报告书一方面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公认的事实”,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另一方面为表示中立又替日本说了些“公道”话。一曰:“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乃至“满洲为日本的生命线”的说法“可表同情暂能谅解”;二曰:“中国人之抵制日货为中日冲突之重要原因”;三曰:日本因疑惧满洲“北有俄国之共产主义”,故“预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之根据地”。鉴于以上情况报告书提出了“公正”地解决事变的方法即“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公然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摘编自崔义中 乔鹏《从三国干涉还辽和李顿调查团的比较看国际干涉》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下称《宪章》)开宗明义,以“我联合国人民”的名义定章立规,取代军事结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奠定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法律基础。《宪章》明确要求联合国逐步编纂和发展国际法。联合国这项工作涉及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产生了500多项公约,促进了国际法的整体进步,从而使国际法发展成为一个比以前更加成熟的法律体系。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与其他机构或会议(如大会第六委员会、外空委员会、人权委员会,以及各有关专门机构、特设委员会、专门外交会议等)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余敏友《联合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发展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国联调查团的报告内容并分析报告内容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联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非洲大陆的商品输出和经济控制,同时又因战争的需要,不得不在非洲发展和战争有关的采矿业、加工工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这一现象(       
A.标志着殖民地国家近代化转型的开始
B.为非洲国家的独立奠定了一定经济基础
C.说明非洲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D.反映出列强的殖民活动细化了国际分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75年,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美国的57.5%,军费开支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3%、苏联的洲际导弹和自由艇发射的导弹从1963年分别约占美国的23.6%和44.6%到1975年在数量上超过美国。这说明(     
A.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B.美国的综合国力逐渐衰弱
C.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畸形D.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占主导
2023-05-14更新 | 764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后,总统威廉·麦金莱曾宣布一项重要决议,即"仁慈同化,该决议强调美国将在尊重菲律宾人的信仰和传统的基础上,为菲律宾带去仁慈的文化与公平的正义。这一决议反映出美国(     
A.借仁义的名义对菲律宾进行殖民B.向全世界输出文化
C.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D.加速了现代化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