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英国向中国进口棉花及出口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上述变化
A.促使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导致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C.表明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冲击传统农业经营方式
2016-11-23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日本《维新政体书》
材料二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十九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其公务。
——《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三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日本政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材料指出其具体表现。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任用官员的原则上有何不同?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3)材料三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四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3 .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016-11-27更新 | 212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1)根据图表,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5 . 有人说: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不是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016-11-27更新 | 1289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滨海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二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年9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制定了什么发展战略?并说明当时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上有何变化?并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7 . 罗荣渠教授在《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指出:“传统的儒家文化整体而言是反现代化的。历代积淀下来的“道统”观、“夷夏”观等等构成了变革的巨大障碍。这使得现代化只能在维护皇权正统与儒学道统的范围内启动。”以下说法不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是(        
A.思想文化变迁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思想文化改造是现代化进程中更深层的问题
B.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专制王朝而推行的保守的自救、自强运动,未脱离传统文化范畴
C.传统文化的惰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
D.传统儒学具有“实践理性”内涵,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被解放出来,推陈出新,发挥积极作用
2016-03-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加强集权策划了四大案件,其中之一是诛杀宰相胡惟庸,此后明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A.设置三省六部B.废除宰相制度
C.设置军机处D.废除科举制度
9 .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哥伦布、麦哲伦、达·迦玛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享有跟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
—— (英) 约翰· 米克勒斯维特 《公司的历史》
材料二     1776年3月8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博尔顿一瓦特”公司,向客户展示了新研发的产品——蒸汽机。……在纺织、机械、冶金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 “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材料三     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念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和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中国篇)》
(1)据材料一,概括“公司”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的“公司”相比,材料二的“公司”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作者概述了“公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如何理解“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2015-07-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辽宁锦州高三质量检测02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