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卡拉斯事件

17611013日夜,法国朗格多克地区的图卢兹发生了一起案件,信仰新教的让·卡拉斯的长子马克·安东尼意外去世。图卢兹高等法院认定卡拉斯为第一犯罪嫌疑人并采用“有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坚持从宗教谋杀的方向调查,有意识地误导司法侦查。1762310日,图卢兹高等法院判处让·卡拉斯车裂焚尸之刑。当时法国的高等法院、教会势力和伏尔泰等名人都主动或被动地牵涉进了卡拉斯案件中,对卡拉斯是否谋杀其子及其作案动机的揣测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17633月,法国枢密院下令重审此案,卡拉斯被平反昭雪。

·没有什么比启蒙民众的思想更为有效地摆脱狂热的方法了,虽然民众曾普遍地受到无知和迷信的教育,如今我们看到的局面正是这种教育的后果。

——伏尔泰《论宽容》1762

·这里的人的盲目自信会使你感到惊讶。尽管事情已经得到了纠正,但是他们仍然相信卡拉斯是有罪的。在这件事上,无论你说什么都没有用。

——科尔伯特1765

·严酷的刑罚违背了公正和社会契约的本质。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1766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卡拉斯事件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卡拉斯”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3-05-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三国时期,魏、蜀、吴究竟谁是正统?各个朝代的史学观点不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书》云:“晋时,巴西陈寿(晋臣)删集三国之事,唯魏帝为纪,其功臣及吴、蜀之主,并皆为传,仍各依其国,部类相从,谓之《三国志》。”《三国志·魏书·武常纪》称曹操为“大祖”,封武平侯后称“公”,封魏王后称“王”,纪末“评曰”复归称“太祖”。《三国志·蜀书》称刘备为“先主”,称刘禅为“后主”,孙权则径称其名。

——摘编自周振刚《<三国志>以魏为正统——兼论“蜀国”之称谓》

材料二   关于三国时期的正统问题,朱熹说:“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因为在朱熹看来,曹魏篡夺立国首先就违背了儒家的道德价值,不符合二帝三王的得国之道。按朱熹对君王治道“必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急”之要求,曹魏篡汉属于不仁义,治国又以功利为主,所以魏不当为正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进一步道:“(宋)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梁启超进而说:“正蜀也,凡亦谓正宋也。”

——摘编自平先荣《宋代士人之三国正统观研究——以宋代史论为中心》


(1)根据材料,概括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南宋时期三国正统观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三国正统观变化得出的启示。
2023-05-03更新 | 2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整个欧洲的传播……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行动,革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铁骑冲击着大多数国家封建主义的最后壁垒,促使它们直接或间接进行体制变革……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法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仑所占领的欧洲兴起。

——摘编自张旭鹏《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战争给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哪些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