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主张改变那种仅从旧史记载中搜寻史料的习惯,打破正史修史过程中对史料的搜寻劣习,充分吸收地质学、考古学、人种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畴昔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今则不认,举从前弃置散佚之迹,钧稽而比观之,其夙所因袭者,则重加鉴别,以估定其价值,如此则史学立于真的基础之上,而推论之功,乃不至于枉施也。”“得史料之途径,不外两种:一曰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文字记载以外者,又可略分为三类:曰现存之史迹,曰传述之口碑,曰遗下之古物。”治学者应该将文字记录以外的史料和文字记录的史料二者结合使用,不可偏废。

——摘编自周妤、王梅兰《梁启超史料观初探》

材料二李大钊提出:“史学家固宜努力以求记述历史的整理,同时亦不可不努力于历史理论的研求。”历史理论是从历史事实中提炼归纳出来的。史学家必须“下一番功夫去作特殊事实的研究”.“才能作历史理论的基础”。通过考证而获得的事实,实为一般理论的研究必要的材料。必个个事实的考察,比较充分施行,而后关于普遍的理法的发现,始能比较得明确。有确实基础的一般理论,必于特殊事实的研究、有充分的准备始能构成。”史实收集得不充分,考订得不确实,整理得不全面,有确实基础的一般理论的形成、发展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沙健孙《李大钊史学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和李大钊两人史学观点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影响。
2023-04-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11年12月1日,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放映,它真实地记录了武昌起义后革命军反清战斗的一些历史画面。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摄制了一部反映二次革命的新闻纪录片《上海战争》。这表明,中国早期新闻纪录片
A.具有重要史料价值B.体裁形式过于单一
C.带有鲜明反满思想D.制作水准普遍较高
2021-09-14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岳麓秦简《暨过误失坐官案》列举了暨(江陵县丞)职务“坐官(连坐)”,“凡八劾(追责)”,其中八月的一天中就有“二劾”。云梦秦简《为吏之道》要求官吏“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怒夬(决)”“审智(知)民能,善度民力”“宽以治之,有严不治”。这些记载(     
A.说明两段史料存在冲突B.说明了秦法严密细致
C.否定了秦朝暴政的说法D.体现出秦朝儒法并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史料可用来说明(     
史料
中国传统价值观:一是重视伦理道德;二是从仁义出发,强调集体利益,促进人与人、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平等和谐相处;三是主张“和为贵”,提倡“和而不同”有容乃大”
不干涉原则来源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卢梭的思想
A.新中国的外交与西方外交的本质区别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意义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深刻的思想渊源
D.中西文化具有兼容性和互补性
5 . 下表所示为某校高一年级历史活动课上各组同学收例的史料搜集清单。据此可知,这次活动
索材任务说明
甲组半坡彩陶通过搜集陕西半坡遗址出上的彩陶上的图案,探究半坡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乙组玉蜻岩遗址的石器搜集湖南玉蜻岩洞穴遗址出土的石器类型,探讨其与稻作农业的关系
丙组红山文化临弗搜集辽河流域诸定居村落遗址的欣弗形制示意图。探讨古人类的精神生活变化轨迹
丁组三星堆的金器和玉器搜集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不同造型的器具,对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展开探讨

A.旧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B.中华文明的多源性特征
C.阶级分化和国家的产生D.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2021-11-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杜佑在《通典》中写道:“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唐德宗在《定两税诏》中曰:“两税外辄别率一钱,四等官准擅兴赋,以枉法论。”这两则史料可用于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
C.扩大了征收赋税对象D.遏制了地方官员的腐败
7 . 关于秦朝速亡的原因,历代文人多有探讨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失在于政(暴政),不在于制(中央集权制度)”。这些探讨
A.折射出史料记载的混乱B.形成了对专制弊端的共识
C.表达了反对暴政的诉求D.彰显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8 . 如图所示石碑是唐朝时期波斯教士景净等在长安设立的。该碑记述了景教(基督教的一支)传入中国的路线和在长安建寺度僧、宣传教义的情况。该碑
A.体现了唐朝三教并立的局面
B.说明大量唐朝人信奉基督教
C.是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D.是中国与波斯文明交往的最早证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的经济恢复和朝鲜战争几乎是同步的。在整个战争期间,中苏不仅在军事上和外交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而且经济关系方面的相互合作和援助也迅速发展起来。1950—1953年中国从苏联累计进口成套设备价值约46974万卢布。这表明(       
A.中苏由此结成战时同盟关系B.中国的重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两大阵营全面对峙局面形成D.朝鲜战争促进中国经济恢复
2024-01-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经印第安人驯化的马铃薯在传入英国之初,被人们视为低贱的食物,很长一段时间遭到排斥。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曾展开大辩论,直到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肯定了马铃薯作为粮食的价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食物物种蕴含强烈文化意象B.殖民扩张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C.学术机构引领欧洲科学革命D.社会观念影响物种交流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