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由乡绅看科举

如果说近代中国确实存在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话,科举制的革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体制变动之一、影响了全社会的多个层次。

某校高二学生小王想要以近代中国科举制的变迁作为主题撰写一篇论文,经过广泛的阅读与搜集,她发现了晚清举人刘大鹏和他的《退想斋日记》。

材料一   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身处既不十分“开通”,又不十分闭塞的内地,是一位基本以耕读为业的儒生型乡绅(这里的绅是与官相对应而言)。从1890年到1942年,刘氏所著《退想斋日记》凡51年,现存41年。

——罗志田《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二   刘大鹏将进京赶考视作他一生的高峰:仅仅是进京赶考的经历就足以将他锻造为一名国家精英。……进入考场时更让人激动,最高级别的官员在考场门口集合、检验考生。至少在此,刘大鹏一生的奋斗和努力被公开地认可和赞誉。……那年,280位山西举子只有10个人通过,刘大鹏并不名列其中。

——【英】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

(1)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刘大鹏参加的考试环节为(单选)(     
A.乡试B.会试C.殿试D.武举
(2)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何刘大鹏“将进京赶考视作他一生的高峰”?

材料三   国家取士以通洋务、晓西学者为超特之科,而孔孟之学不闻郑重焉。凡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士风日下,伊于胡底耶?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光绪××年九月初五(1901年10月16日)

(3)在材料三中,刘大鹏分析了自己科考失败的原因。关于该原因的历史背景,以下表述恰当的是(单选)(     
A.中体西用思想占据主导地位B.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C.清末新政颁布新学制的结果D.西学传入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四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光绪三十一年)

材料五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七日、十九日

(4)按照公元纪年法,光绪三十一年是哪一年?(单选)(     
A.1904B.1905C.1906D.1907
(5)材料四和材料五对于废除科举制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不同?
(6)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刘大鹏日记的史料价值?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殷商与封神

今年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上映并收获了大量好评,掀起了社会上讨论《封神演义》这部作品及其所戏说的商周史的新一波热潮。这部影片和社会热议也引发了部分同学的思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间为历史事件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历史上商末周初的历史距今约(     )。
A.5000年B.4000年C.3000年D.2000年
(2)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也使人们对商末的历史得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如果想了解当时的历史,下列史料中最直观可靠的是(     )。
A.良渚古城发掘出的宫殿遗址B.河南安阳发掘的甲骨卜辞
C.《史记》中对商朝历史的记载D.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对商朝的评价
(3)电影中将姬昌称为“西伯侯”,历史上周人所处之“西”地,地理位置上与下列今天哪个地区相近(     )。
A.陕西B.江西C.广西D.山西
(4)电影中商王通过控制人质、武力镇压等方式控制四方“伯侯”,展现了其对四方强大的控制力。历史上商王对王畿地区外的方国和部族的控制方式主要是(     )。
A.任命各级各类官僚进行控制B.层层分封同姓诸侯直接控制
C.相互独立发展无法实现控制D.利用政治文化影响间接控制
(5)关于周灭商的各类传说在历史上流传甚久,许仲琳创作的小说《封神演义》采用并发展了这些传说,使这一故事逐渐成型。可以推测这部书最可能成书于(     )。
A.春秋战国时期B.唐代中期C.北宋时期D.明中后期
(6)周灭商一事本是政权的更迭,但是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又变成了一则“人神两界”共同的争斗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身上的神话色彩,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历史上相关的文学创作对此事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
B.源自本土的道教在商周时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时间久远和史料缺乏给人们留下充足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D.史事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民间信仰和传说的内容
(7)如果将《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这部电影作为史料来看待,你认为它具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一   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

——《尚书·微子》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尚书·牧誓》

材料二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蔡仲之命》

周人经过古公、文王、武王三世的经营,居然击败了商王国。但周人没有被轻易的胜利冲昏了头,他们处处都反思这一历史发展的原因,最后才认定了“天命靡(注释:无)常,惟德是辅”的理论。周人提出的“天命”观念,可以引申为两点:第一,统治者的治国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第二,超越的力量,亦即上天,对人间秩序有监督与裁判的权力。这些观点,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突破。某一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这种观点摆脱了宗神与族神的局限,转化为具有普世意义的超越力量。统治者承受天命,即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要求,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是高超的理想,很难在真实的人生完全实现,但是,正由于有此理想,人间秩序的境界得以提升!周人悬此理想,可谓是中国文化上划时代的大事,不像别处以神意喜怒为标准的文化,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走到这一步。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8)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总结商亡的原因。
(9)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周克商后是认同“天命恒常”还是“天命靡常”?请说明理由。
2023-09-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铁路与世界。

某社团围绕“铁路与世界”主题查找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涅在谈到1843年开通的两条从巴黎出发的新铁路时如此写道:我觉得仿佛各国的山峦和森林都在向巴黎逼近。甚至现在,我已经可以闻到德国椴树的气味;北海的白浪正在涌向我的门口。

——海涅(抒情诗人和散文家)《卢苔齐娅》

材料二   在铁路出现之前的300年间,世界贸易量以每年不到1%的速度缓慢增长,但在1820年至1870年期间,世界贸易量以每年4.18%的速度激增。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材料三   儒勒·米什莱(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在反思一次从巴黎到凡尔赛的旅程时写道:如果说宫殿是国王任性的产物,那么铁路就是供每个人使用,把法国联系在一起,反动派害怕铁路的民主影响。出于这个原因,教皇在教皇国禁止铁路,而汉诺威王储也同样反对它们。

——尼古拉斯·费斯《铁路制造的世界》

材料四   1860年,有三分之一的(欧洲)图书被销往欧洲之外,轮船使得把图书运输到加拿大法语区变得经济。在1845年至1855年期间,铁路使得图书的运输成本降低了75%。

——《印刷书籍与当代德国的建设》

材料五   在英国,有预言说,铁路将把世界各国变成一个大家庭,说同一种语言,崇拜同一个神。

——《铁路中的意象》

问题:
(1)请你按照以下标准将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侧重史实的材料
侧重史论的材料

(2)请你按照以下研究视角将上述材料再次进行分类。
侧重经济与生活
侧重国家制度
侧重文化交流

(3)就研究主题“铁路与世界”而言,谈谈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4)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五观点的看法。
2024-04-09更新 | 4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时代的旋律歌曲抒发了创作者的情感,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①1912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②1937年发表的《卢沟桥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③1957年发表的《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④1992年创作的《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1)请将上述四首歌曲与其时代背景相匹配。(填字母)
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
A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
(2)1912年,中华民国为实现“旧邦新造”采取的举措是(     
A.开展洋务运动B.实行君主立宪
C.颁布《临时约法》D.召开政协会议
(3)下列哪一次会议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进入“春天”(     
A.第一届全国人大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八大
(4)歌曲表达了作者的心声,四首歌中哪一首歌表达了悲愤的心情和坚定的意志?(     
A.①B.②C.③D.④
(5)模仿示例,在歌曲②-④中任选一首,简述其史料价值。

示例:歌曲①:是研究作者观点和民国初年社会的一手史料,既展现了作者对中华民国未来发展的期望,又反映了民国初年学习欧美、积极进取的社会风貌。

2024-02-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5 . 南北之间
(1)某中学生课题组在进行探究课题的材料准备时,找到了以下一些照片,请帮助其进行归类。

以上图片中新石器时代在中国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的作物是________
在同时期长江流域出现的作物和手工业技术是________
可用于表现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变革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多选)
(2)为了保证课题研究质量,需要对上述材料进行史料判别,
上述图片中属于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
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_______
史料价值较少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多选)
(3)为弄清中国古代各朝代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课题组制作了以下时间轴,请完成以上时间轴的填空。
2023-01-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宅兹中国”

西周青铜器何尊内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就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而言,你如何看待何尊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

(2)“中国”的版图不断扩大,请将以下中国古代国家版图与朝代相对应(填写字母)。

秦朝:______;唐朝:______;元朝:______;清朝:______
(3)中国版图的扩大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关系密切,请将以下文献与其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相对应。(填写字母)
《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______
《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______
《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______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
(4)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版图奠定的作用。
7 . “脸谱化”的李鸿章

材料一:大学士一等肃毅伯直隶总督李鸿章,器识渊深,才猷(猷:功绩)宏远,由翰林倡率淮军。戡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复命总督直隶兼充北洋大臣·····去年京师之变,特派该大学士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使臣妥定和约···遽闻溘逝,震悼良深···予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以示笃念荩臣至意。

—1901年《御制原任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一等侯赠太傅李鸿章碑文》

材料二:“(李鸿章)实中国之民贼,为爱新觉罗氏一家一姓之人。却为那拉西后一人一己之人···殄灭同类,剥丧民权,谓为鞑靼之功臣则有之,谓为中国之功臣则未也。

——1902年(革命党)《檀香山新中国报》

(1)材料一中提到李鸿章“戡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这里的“发捻诸匪”是指(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与各国使臣妥定和约”中的“和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如何评价李鸿章?
(4)两则材料对于李鸿章的评价为何会有差异?
(5)想要进一步了解李鸿章的相关史事,以下哪一史料的价值最高?请说明理由。
①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②电视剧《北洋水师》有关李鸿章的片段
③梁启超《李鸿章传》             ④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6)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李鸿章?
2024-05-1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食物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其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是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

材料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食者,民之本也。                                     

——《淮南子主书训》

国家大本,足食为先。                              

——《宋史宋太宗二》

材料二:藕与蜜同食,可以休粮。                           

——宋《续博物志》

令天下卫所屯田军士人树桑百根,随地宜植柿、栗、胡桃等物,以备岁歉。

——《明大政记》

三月采食天坛之龙须菜,味极清美;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清《帝京岁时纪胜》          

材料三:大生产呀么嗬咳……军队和人民齐动员呀么嗬咳……人问我什么队伍……八路军呀么嗬咳……自己动手么嗬咳……丰衣足食么嗬咳……加紧生产……为抗战呀么嗬咳。

——歌曲《军民大生产》(1942-1943年)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1981年)

(1)材料一分别从哪些角度论证了食物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食物来源包括哪些种类?
(3)材料三是诞生在不同年代歌曲的歌词选段,说出歌曲分别歌颂的历史事件。
(4)写出材料三中歌词的史料价值。
(5)根据材料一、二、三,总结“大食物观”的历史渊源。
(6)根据选必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学习,为大家践行“大食物观”献计献策。
2023-12-13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后世学者在研究司马迁《史记》的过程中,总结了其两种叙史的方法——“互见(现)法”和“迭见(现)法”。互见法是将某人事迹分散在若干篇目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如:某人物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事,却记载或详载于他人传记。这种叙述方法在《项羽本纪》等篇目中较为典型。

材料一   《史记学概要》中指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斗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虽也写了他的缺点,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材料二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称帝后与诸臣讨论何以得天下时,大臣王陵等人评价项羽“仁而爱人……(却)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后曾说:“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材料三   朱东润在《<史记>及史家的传叙》中指出:在史家的著作里,……若干人必然有若干共同的事迹,要把每个人的事迹,都在(各自的)本传里叙述,那么必然有若干的重复或雷同。……(若用互见法)就可以节省笔墨。

材料四   张大可的《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认为:既要选择和集中材料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之真,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来统一二者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材料五   朱自清所著的《<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评述:《史记》互见的体例,……又常用来寄托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褒贬。作者认为某历史人物该褒,便在关于其人的篇章里,专叙其人的长处,……遇到该褒的人确有短处,无可讳言,……便也用“互见”的办法。

《史记》中的迭见法是指在不同篇目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

材料六   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霸),不亦宜乎?

——《史记·齐太公世家》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举行了周天子才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僭端见矣。

——《史记·六国年表》

孔子布衣,(逝后)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1)《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断代史D.编年体通史

(2)《史记》体例,本纪叙天子,世家叙诸侯,列传写人臣,等级森严。但司马迁却破格将未曾称帝的项羽列入本纪,这总体上是对项羽(     
A.历史地位的肯定B.未曾称帝的失望C.行为乖张的讽刺D.地位出身的贬低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司马迁如何运用“互见法”来描述项羽?
(4)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司马迁采用“互见法”描述项羽的原因。
(5)“三家分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件。这两个时期是(   
A.西周与东周     B.春秋与战国C.三国与西晋D.西晋与东晋

(6)从表中四例归纳,司马迁运用迭见法重复记录的事件,有何共同特征?
(7)司马迁对以上四例运用迭见法进行叙事,寄寓着其怎样著史意图?
(8)司马迁以互见法、迭见法叙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试说明之。
2024-04-0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中华传统服饰与纹样

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年锦》,带领观众跨越汉、唐、宋、明四个时代,一览中华文化的传统服饰、纹样之美。

材料一:出自楼兰的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亮丽又大气;唐代丝绸服饰花团锦簇,原型参考自敦煌莫高窟9窟供养人壁画;宋代的审美婉约优雅,色调清新淡雅;明代的纹样特别讲究,暗蕴其中的吉祥祝福。

                    ——据李雨心《春晚<年锦>何以惊艳全网?》,有改动

(1)以下对《年锦》主创选择汉、唐、宋、明这四个朝代的服饰以及纹样进行主题展示的原因推测,合理的有(     )(双选题)
A.四朝的历史延续时间长、文化鼎盛
B.四朝的文献与实物史料最为丰富
C.四朝的服饰纹样特色鲜明、样式丰富
D.四朝的服饰纹样非常讲究、亮丽大气

(2)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服饰以及纹样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成八字铭……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

——刘昫:《旧唐书》

材料三:公元842年(日本平安时代),日本仁明天皇下诏:“男女衣服皆依唐。”

——马兴国:《中日服饰习俗交流初探》

材料四:

图一《大明会典》正德六年(1511年)所描绘的狮子补

图二 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末到清末)的狮子蛮绘袍

图片为武官一品、二品合用花样,当中的狮子单独蹲坐呈回首状态,头部鬃毛为螺旋状,尾部上扬,由细密线条排列形成叶子形,并在靠近根部处加以螺旋装饰。

从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唐至宋代)的卷云、独狮直立式造型,发展为单一纹样主题。外观造型上与明朝狮子补有相似之处,皆创造出带有圆圈和漩涡装饰的狮子图案,头颈部毛发茂密,尾巴蓬松宽大。


(3)根据以上材料,服饰以及纹样可以用来研究哪些历史细节(     )(双选)
A.居住环境B.审美情趣C.法律状况D.对外交往

(4)综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中国传统服饰与纹样的价值。
2024-03-28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