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宅兹中国”

西周青铜器何尊内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就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而言,你如何看待何尊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

(2)“中国”的版图不断扩大,请将以下中国古代国家版图与朝代相对应(填写字母)。

秦朝:______;唐朝:______;元朝:______;清朝:______
(3)中国版图的扩大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关系密切,请将以下文献与其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相对应。(填写字母)
《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______
《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______
《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______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
(4)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版图奠定的作用。
2 . 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   “欢跃在早稻‘卫星’上”这张照片是在全国早稻高额丰产声中拍摄的。当我听到了湖北省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了这颗早稻卫星的消息后,我以十分兴奋的心情随湖北省委验收组的同志一起到了现场……我就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活泼的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正当他们快乐地跳跃的时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事后,揭露出来这完全是一个假典型。它是把那十几亩、二十几亩快成熟的水稻并到一个大田里面,而且这个稻田很小……所以,这群小孩就可以站在这个上面。

——晋永权《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


(1)材料一中的图片出现于什么时期?
(2)有意史料是指当时的人们有意识刻意制造留下的材料;无意史料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对研究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材料一是有意史料还是无意史料?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材料一能够反映当时真实的历史吗?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图为现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小岗村“包产到户”契约》,内容如下:

197811月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4)你如何看待这份契约在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史料价值?
2022-07-0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零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自评历史试题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清代官修《明史》载:“顺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朱以海,即明鲁王)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材料二:江日升在其著作《台湾外纪》中,引“野史”《明季续闻》道:“辛丑,(郑)成功迎(鲁)王归金门,仍奉供给。壬寅(1662)五月初八日成功殆……(十一月)鲁王薨。

注:江日升是为明末将领之后,自幼听闻父亲谈论明郑事迹,康熙年间恩科解元

(1)指出材料一、二中对明鲁王的死因记载的矛盾之处。
(2)针对明鲁王死因,你认为上述两则材料何者可信?或你另有观点?说明理由。

材料三:1959年,明鲁王墓于金门重见天日,出土刻有墓志铭的石碑一块,上刻“监国鲁王讳以海……力图光复,虽末路养晦,而志未尝一日稍懈也……王素有哮疾,壬寅(1662)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等字。

(3)材料三对澄清明鲁王的死因有何价值?从史料的性质和价值的角度简述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例举两项导致历史记载出现“矛盾”的原因,并指出破解这一“矛盾”的方法。
4 .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辱,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且保持着另一种若即若离的意识,那就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35日)


(1)概述威尔逊关于美国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结合自演说发表至1922年间的相关史实,说说美国的行为是否体现了“不希望以牙还牙”的观点。

材料二   今天,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遥远的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我们必须像人那样地生活,而不是像鸵鸟,或是圈着的狗那样地生活。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120日)


(2)材料一合材料二中“世界公民”的内涵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可怕的代价”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渴望并且决心为地球的和平……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并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120日)


(3)材料三中,杜鲁门关于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美国总统国际政策观点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史料价值。
5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岳飞死后,其孙岳珂修书写道:“先臣之得罪,天下皆知其冤”;而宋高宗不仅禁绝有关岳飞的民间“私史”,在其委派秦桧之子主编的“官史”中对岳飞事迹亦多有篡改。

1.材料一所示现象足以说明(     )(双选)
A.作者身份对历史书写的影响B.“官史”不足为信
C.史学研究需注意史料的来源D.“私史”即为真相

材料二:元代,岳飞故事渐为世人熟知,但据统计,在元代杂剧中以岳飞为题材的剧目极少。清雍正帝更是下令将岳飞迁出明朝加祀的“武庙”。

2.材料二中所示现象,是元、清两代(     
A.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B.民族矛盾缓和的明证
C.思想文化繁荣的表现D.民族矛盾仍存的表现

材料三:乾隆年间,皇帝两次亲赴杭州岳飞庙拜谒,并多次派遣重臣致祭。《岳庙志略》称乾隆帝前来“每次必制诗章,褒扬忠孝”。

3.下列关于乾隆对岳飞态度较前朝骤变原因的推测,较合理的有(     )(三选)
A.昭彰天子圣德B.弘扬礼教观念
C.颠覆八旗制度D.拉拢汉族士人

材料四:1908年前后,陶成章创立“革命协会”,规定组织入会“最好是在岳庙里”,且需宣读誓文“誓杀鞑子,报我祖宗的大仇”。1940年,话剧《岳飞》于重庆上演,演出邀请英法美苏四国大使及其它国家使节,并各赠“还我河山”大字。

4.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两次“再塑”岳飞形象的缘由。
5.历史人物的形象,是“任人打扮的”吗?结合上述材料中对岳飞形象变迁的表述,谈谈你的看法。
2023-04-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思想与时代。

人类文明的每一步重大前行,都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和驱动。

材料一

社会思潮代表人物思想言论
A但丁
12651321
“人生来不是为了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人的高贵超过天使的高贵。”
B孟德斯鸠
16891755
“存在着一种人的根本理性,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人类的法并不服从于神,而是遵从理性。”
C马克思
18181883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及其言论所代表的欧洲近代社会思潮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请指出社会思潮A和B各自的侧重点。
(2)若要研究社会思潮C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选择下列史料中的____;若要研究社会思潮C对时代发展的影响,则可以选择____(填写序号)。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思想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3-01-11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17—19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请将如图所示五国,按照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将字母填入下面时间轴。

(2)各国走上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完全相同通过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E。(填写字母)
通过 方式(填写文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C 。(填写字母)
(3)这些国家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涌现了各自著名历史人物。下列材料中,可以成为研究拿破仑·波拿巴的两则原始史料是 。(填写字母)

(4)上述史料中,能够证明拿破仑是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关键证据是哪一个?说明理由。
2022-11-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小明在阅读两本教材时发现记载有所不同。

观点一: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观点二: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的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2007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


(1)上述两版教材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不同?
(2)要论证观点一,下列哪一则史料更为可信?请说明理由。

(3)要论证观点二,下列哪些史料更为可信?
史料A
《穆天子传》“该文献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程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纽百纯(匹)”的记录。
史料B

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史料C

东罗马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史料D
新闻报道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肩前的一处痔瓦窑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水中,有一个窟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4)综合上述史料,你如何看待丝绸之路的开辟,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3-01-1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9 . 一、史料中的共和国史
1.请将下列歌曲与反映的时代匹配(填写字母)。。

2.“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全国人民大团结”是通过哪些制度得以实现的?
3.下列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的变革,请与历史事件匹配(填写序号)。
①土地改革:________②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________③“大跃进”:________

4.下图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________属于阶段二的外交成果,________属于阶段三的外交成果(填写序号)。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参加万隆会议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④中日建交⑤参加日内瓦会议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2-06-26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探寻名胜古迹,明辨治国之道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古圣先贤们留下许多名胜古迹,诉说着历史变迁,他们的治国之道也启迪后世。

活动一:探寻名胜古迹。请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名胜古迹进行空间匹配。


活动二:明辨治国之道。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古代东方和古代西方有不同的国家治理形式,同属于古代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也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如活动一图所示的文明成果中,属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埃及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印度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中国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罗马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伊斯兰世界的是________。(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空格中)
(2)如活动一图所示的文明成果同时又是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其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有_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有________;兼具文献、实物史料的有________。(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空格中)
(3)上述三位政治家所处时期,其国家治理模式(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4)基于上述材料,概括上述国家治理模式(政治制度)的核心特征
2021-11-28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