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冷战的起源

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

材料一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协,.搞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c3凯南:八千字电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冷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国际形势衍生出了杜鲁门和斯大林都不能接受的危机,以及双方都不能抵挡的机遇。……信仰和经历,又夸大了他们对威胁的感知和对背叛的恐惧。两个人都觉得必须有所行动,因为危机正在迫近,机遇正在召唤。

——梅尔文·莱弗勒《人心之争一美国、苏联与冷战1945-1948

材料四 西方学者对冷战起源的争论,先后出现了以下不同的派别。

正统派40年代末
——50、60年代
苏联在制度.上所具有的扩张性及对美国建立国际新安全秩序的威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侵略勇敢的本质的反应”)。
修正派60年代中期冷战起于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误解,苏联的政策是为其自身安全服务的,并不存在所谓苏联扩张的威胁。
后修正派70年代中后期冷战不仅是由一个或两个国家形成的,而是由多个家合力而为的结果。

(1)评估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冷战起源”的史料价值。
(2)结合史实,对材料四中“后修正派”的观点加以说明。
(3)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冷战起源”的众说纷纭?
2021-05-05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宋人笔记中有科举制的很多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有关科举考试资格问题的部分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元祐中,东坡帅杭,予自江西来应举。引试有日矣,忽同保进士讼予户贯(籍贯)不明,赖公照怜,得就试,固欲荐送,遂获游公门。

——方勺《泊宅编》卷一

材料二   予家藏成平元年孙仅榜盛京所得小录……但此榜五十人,自第一人至第十四人,唯第九名刘辉为河南人,余皆贯开封府。其下又二十五人亦然。不应都人士中选者若是之多,疑亦外方人士寄名托籍,以为进取之便耳。

——洪迈《容斋续笔》卷一三

材料三   太祖开宝五年十一月十四日诏,“应贡举人,自今并于本贯取解,不得寄籍。"太宗淳化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诏“应举人今后并须本贯文解,不得伪书乡贯,发解州府仔细辨认,如不是本贯……并不在解送之限。"

——《宋会要辑稿.选举》


(1)以上材料反映宋代科举考试资格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请对上述三则材料就研究这一问题的史料价值从高到低排序,并说明理由。
3 .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辱,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且保持着另一种若即若离的意识,那就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35日)


(1)概述威尔逊关于美国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结合自演说发表至1922年间的相关史实,说说美国的行为是否体现了“不希望以牙还牙”的观点。

材料二   今天,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遥远的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我们必须像人那样地生活,而不是像鸵鸟,或是圈着的狗那样地生活。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120日)


(2)材料一合材料二中“世界公民”的内涵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可怕的代价”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渴望并且决心为地球的和平……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并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120日)


(3)材料三中,杜鲁门关于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美国总统国际政策观点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史料价值。
4 .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17—19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请将如图所示五国,按照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将字母填入下面时间轴。

(2)各国走上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完全相同通过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E。(填写字母)
通过 方式(填写文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C 。(填写字母)
(3)这些国家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涌现了各自著名历史人物。下列材料中,可以成为研究拿破仑·波拿巴的两则原始史料是 。(填写字母)

(4)上述史料中,能够证明拿破仑是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关键证据是哪一个?说明理由。
2022-11-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上海浦东新·期中
名校

5 . 2016年,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桊简为秦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秦二世胡亥究竞是密谋还是奉诏即位,再次引起学界关注。为探讨史事真相,篙研读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坑儒”,扶苏(始皇长子)进谅,被斥至上郡做监军.公元前210年,始皇病危,下令扶苏回咸阳,令未发始皇便卒于沙丘。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始皇帝驾崩,天下百姓悲痛万分,(公元前209年)联(胡亥)奉始皇帝遗诏即位,改元更新。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三:始皇东巡卒于沙丘。此前,长子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做监军,当时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事务的。扶苏被派到军队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

——改编吕思勉《秦汉史》(1944年)

1.材料一的出处,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成汉
2.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①____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②_______,源于后世史家著述的是③_______(填写材料编号)
3.梳理材料脉络:按时序列出材料中“二世即位”的关键信息。

4.辨析上述材料,判断其分别支持“即位说”还是“篡位说”。
5.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二世即位”之谜?说明理由。
2022-11-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城市的故事

古今城市都是文明汇聚之地,人类社会的重大变迁也往往以城市为舞台,演出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故事。


(1)请将下列城市与表格中的数字符号一对应。(填写字母)
A.香港B.纽约C.洛阳D.澳门E.法兰克福
序号名称城市说明
(一)咸阳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都城
北魏时期,孝文帝由平城迁都至此
广州由唐至清,长期存续的外贸口岸
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控扼欧亚商路的枢纽
(二)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在中国占领的据点
曼彻斯特18世纪晚期,现代工厂的诞生地
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建立的殖民城市
华盛顿美国建国后,新建的联邦首都
(三)斯大林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性战役的战场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
欧洲中央银行所在地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2)若研究序号(三)中的城市,可选择下列哪三则作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021-05-05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成为公众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1)图反映的文物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B →( )→D →( )→( )→( )
(2)某学生拟定了一份历史研究主题清单,请为他推荐一项最适合的文物史料(填写字母)。
研究主题推荐文物
①最后盛世的隐忧
②科技领先的王朝
③分裂动荡中的民族融合
④封建盛世的政治与文化
⑤大一统帝国的形成
⑥等级森严的社会生活
2021-05-0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史事的面相

某教师为学生作有关“工业革命”的专题讲座首先,教师出示史料一: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反杜林论》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教师提问:根据史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的面相。
学生回答:        

接着,教师出示了史料二: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教师提问:通过这则追加的史料,还可以看到“工业革命”的哪一面相?
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又出示了史料三:

“城市的这一边住着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18051859)《英国及爱尔兰游记》


(3)教师提问:这则史料可与上述哪则史料相佐证?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4)教师启发:综合上述材料,陈述你眼中“工业革命”的面相,并从论证的角度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2021-05-03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探寻名胜古迹,明辨治国之道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古圣先贤们留下许多名胜古迹,诉说着历史变迁,他们的治国之道也启迪后世。

活动一:探寻名胜古迹。请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名胜古迹进行空间匹配。


活动二:明辨治国之道。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古代东方和古代西方有不同的国家治理形式,同属于古代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也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如活动一图所示的文明成果中,属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埃及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印度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中国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罗马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伊斯兰世界的是________。(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空格中)
(2)如活动一图所示的文明成果同时又是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其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有_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有________;兼具文献、实物史料的有________。(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空格中)
(3)上述三位政治家所处时期,其国家治理模式(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4)基于上述材料,概括上述国家治理模式(政治制度)的核心特征
2021-11-28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惟行至东交民巷口,公使馆方面以无中国政府执照不许通行,乃举代表数名,赴各使馆接洽,其他众学生等乃转而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宅内,警察等阻拦不住,拥入寻觅曹汝霖,曹已避去。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

——《学生界之大风潮》,《京报》1919 5 5

材料二:是时章氏自公府宴会归,身穿礼服,正在曹宅,不防该生等陡然闯入。章氏急难逃避,遂被群众所殴,受伤甚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分子遂举火焚房。当时火焰冲空,人生鼎沸,曹氏邻舍家家闭门,恐惧不堪。当该生等在中华门齐集时,警察厅仅传知各区巡警注意所往,不料其有此种暴烈之举动也……旋经大总统传紧急命令,提署暨警察厅逮捕肇事首魁。

——《北京学生大骚动》,《顺天时报》(日本汉文报纸),1919 5 5


(1)两则史料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内容有何异同?
(2)你认为导致两则史料对同一历史事件报道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要全面了解这一事件的真相,还需要补充哪方面的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