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2021-05-2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对应的位置。(填字母)
A.封邦建国体制B.中书省C.军机处D.郡国并行制E.内阁制度
F.参知政事G.中外朝制H.行省制I.三省六部制J.内外服制

(2)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1-05-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3 . 国际格局的演变自15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动,不断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
(1)根据提示并结合所学,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国际格局及主要特征重要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1519世纪末西欧列强称霸世界
A        B        体系,英、法、美主导世界召开C        ,签订以D        为核心的巴黎和约;召开E        ,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F        等条约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G        
H        雅尔塔体制,形成I        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J、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K        
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L        趋势同上

(2)纵观19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有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国际格局的演变,你认为其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5-0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概述从汉代到清代中外交往的趋势,各自举出一例
2021-10-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民国初年,社会习俗逐渐开始变化,其中最能体现平等观念的是(     
A.改称谓B.废跪拜C.剪辫子D.易服饰
2024-03-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材料一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后期的欧洲“中国热”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



问题
(1)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后期欧洲为何会出现“中国热”?
(2)比较材料一、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欧洲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
2022-11-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7)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思想文化与时代变革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新的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社会现实,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要求,推动(     )思想局面出现。

B汉朝,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

C宋元时期,儒佛道相互渗透,推动儒学新学派(     )的诞生。

D鸦片战争爆发后,向(     )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的主要潮流。

E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学习恢复古典文化为号召,但其精神内核是(     

F16-17世纪的(     ),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方法。

G17-18世纪的(     )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也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1)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时代变革之间关系的思考。
2022-02-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不同的境遇

材料一   考古学者曾在西安发现了一块刻于9世纪前期的墓碑。依据碑文记载,墓主是李素,伊朗(波斯)贵族,妻子来自突厥部落。李素在广州长大,其父曾任广州港副总督。他师从当地的景教(基督教分支)教徒学习天文。育有六子,在不同部门供职。

——摘编自《波斯湾航海家在中国港口的遗迹》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仅留粤海关一口准许外国商船贸易。外商抵达后,必须入居城外特许的商馆区内,并通过“十三行”进行贸易。清朝还对外商做了许多严格限制:商船进出港必须遵守规定时间,通商季节结束,即行离港,不准在港口过冬;外商入居城外商馆区后,不得随意出外,更不准入城等。

——摘编自《大学中国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墓主生活在中国的哪一朝代?他的家族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到中国的?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粤海关”位于哪一座城市?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外国人在中国的处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3)你认为导致外国人在中国处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5-0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辱,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且保持着另一种若即若离的意识,那就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35日)


(1)概述威尔逊关于美国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结合自演说发表至1922年间的相关史实,说说美国的行为是否体现了“不希望以牙还牙”的观点。

材料二   今天,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遥远的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我们必须像人那样地生活,而不是像鸵鸟,或是圈着的狗那样地生活。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120日)


(2)材料一合材料二中“世界公民”的内涵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可怕的代价”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渴望并且决心为地球的和平……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并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120日)


(3)材料三中,杜鲁门关于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美国总统国际政策观点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史料价值。
10 . 音乐作为特定时代的生命表现,它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1840年后,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碰撞中,中国合唱文化开始在剧变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材料   清末,欧洲宗教音乐伴随着传教士而来,我国的合唱音乐才开始了其缓慢的发展之路。欧洲基督教音乐的传入和“乐歌运动”的开展对于我国早期合唱音乐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始,中国合唱才开始正式步入多声部音乐的轨道。在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影响下,为唤起青少年学生、士兵、广大民众的爱国热忱,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多以振兴中华民族、抵御外强侵略为主。

2020年代,各类音乐团体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相继成立。这一时期的合唱作品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民族化的实验,精神上与科学、民主的精神息息相通,内容上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思想作为内涵。但合唱艺术在当时还处于初创阶段,合唱活动仅限于学校、教会和一些中高级知识分子阶层中,它对大众音乐生活中的影响还局限于较小的范围。

203040年代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矛盾。作曲家们以革命和爱国为主题,用合唱发出了“救亡的吼声”。合唱作品在内容上直面救亡前沿和根据地生活,内容富有战斗性和号召性,符合主流文艺思潮所设定的“民族化、大众化”的精神指向,成为团结人民、抗击侵略的有力武器和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之一

2050年代后,各种类型(群众合唱、民歌合唱、少儿合唱、艺术合唱)均有较大的发展。在群众合唱中,颂歌题材的作品数量居于首位,其中以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人民领袖的作品为主。这些作品在表现时代主题的同时,也主动在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例如《歌唱祖国》(1950年)《春天的故事》(1994年)《七子之歌·澳门》(1997年)《走向复兴》(2006年)等。

——据石一冰:《百年合唱话沧桑》、杨红偲:《20世纪我国合唱音乐的历史发展》整理

(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请分别列举在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50年代后影响中国合唱发展的史实。
(2)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合唱在参与主体与表现内容上的变化。
(3)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合唱的发展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