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2 . 20世纪70年代以前,联合国关注的是“传统安全”,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民族国家平等的安全和免受外来干涉、军事侵略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受到联合国的重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世界主导力量的交替
C.联合国职能的扩大D.国际政治局势的缓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30次组卷 | 66卷引用: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韩非子认为:“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反映该时期
A.血缘政治不复存在B.顺应社会变革趋势
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D.平民阶层诉求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前546年弭兵会盟后,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转为诸侯国内的大夫兼并,如晋国由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家兼并得只剩韩赵、魏三家;鲁国由季孟、叔"三桓”共同执掌大政变为“政在季氏”。这说明,春秋后期:
A.诸侯脱离王室控制B.封建官僚体制确立
C.政治转型趋势加强D.贵族世袭制度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开始颠覆近代以来人与物大一统的损害赔偿观念,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与价值的趋势,重新把“人的保护”与财产权保障区分开来,优先保护人格利益.逐步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这表明
A.各国制定法律更倾向于对人的保护B.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
C.现代法律对古罗马法的借鉴与创新D.古代法律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黄仁宇在谈到北魏政权时说:“这一新兴王朝,……扭转后权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北魏政权提供的“再统一的契机”主要是指
A.扩大了北魏政权的统治区域B.通过改革促进民族大交融
C.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D.加速了国家制度的封建化
2021-09-06更新 | 802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一体化进程不断的深入,华夏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同一性表现得愈加明显。春秋时期,华夏诸部同一的华夏民族自我意识和国家意识日益鲜明。这说明春秋时期
A.民族交融的趋势日趋明显B.家国一体的观念不复存在
C.民族矛盾和斗争日趋尖锐化D.蕴含着政治统一的文化因素
9 . 据《魏书》记载,太和十年四月,孝文帝“始制五等公服”,八月,“给尚书五等品爵以上朱衣、玉佩、大小组绶”,十一年正月,“诏定乐章,非雅者除之”,还通过圆丘祭天、方泽祭地、辟雍兴教化等方式倡导儒家礼仪建筑。孝文帝此举
A.弱化了鲜卑贵族的地位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仍然得到了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扩大市场、突破旧的坊市分离制度的限制已成为不可通制的趋势。其表现为市附近的里坊内开设店肆和作坊,如长安城的中宣坊、延寿坊都相继设店肆。至晚唐,更出现了夜市,打破了宵禁的规定。里坊内也经常出现穿坊墙而对街开门的情况。隋唐时期,城市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行、肆、店等直接经营买卖的行业繁荣,而且一些为商业服务的辅助性组织及业务也开始兴起都市群,进而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网。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下图为明朝后期国内市场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唐以后城市发展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谈谈明朝后期商业发展的新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