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969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2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与血缘组织密切相关的家族政治,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东周时期列国争雄,同时又蕴含着强烈的统一趋势,文化上反倒有深度的互动交融。秦汉帝国则完成了中国八大核心文化区的政治统一,并持续扩展到周边更广大的一些区域,文化上也日益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摘编自戴向明《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材料二 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继续开疆拓土,经过不断的开拓和经营,汉朝建立了一个东起东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南抵南海、北至贝加尔湖,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刘邦建汉后,实行无为而治。后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在叔孙通、陆贾等人的劝谏下,逐渐重视儒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最终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后,其辖境内民族统称为“秦人”。汉朝建立后,国力不断强盛。在与匈奴、诸羌、西南夷、百越和西域诸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各邻国和邻族逐渐称汉王朝的使者为“汉使”。到东汉时,汉民族已有“汉人”之称。

——摘编自段红云《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时期的关税收数,海关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2年为3997万余两(关平两),1913年为4396万余两;一战期间收数减少,每年只为三千七八百万两(1915年为3674万余两);一战结束后,1919年达到4600万余两;此后逐年递增,1926年达到7812万余两,约比1912年增加1倍。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材料二   1912-1936年中国钢铁业人均占有量情况表(单位:公斤)


注:1936年在进口总值中,我国钢铁占9.8%,石油、染料、机器、车辆、船舶等的自给率低,需大量进口。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初期税收变化的基本趋势,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民国前期中国工业的发展。
5 . 宋朝建立后,为了激励和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政府几乎把所有官员都纳入了考核的范围,考核内容主要以品行和地方治理效果为主,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宋廷便一直把财赋上交量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中心。这一变化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强化B.三冗的问题日益严重
C.地方官权力呈扩大趋势D.商税已成为主要财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指出,2000年~2016年全球制药和医疗设备价值链,知识密集度提高66.3个百分点,其次为机械和设备、计算机和电子、IT服务等。同时,劳动成本依赖型贸易在部分价值链中的比重逐年降低,仅有20%。这一经济现象表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强B.全球价值链联系紧密
C.传统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D.知识经济的效应显著
2021-05-01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化
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
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
9 . 中世纪初期,欧洲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和庄园主的生活。10-11世纪,随着多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消费者日益增多,庄园开始专注城市消费所需要的东西。这一变化反映出
A.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
B.农业经济自给自足特性日趋稳定
C.城市已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D.庄园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10 .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各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据此可知
A.国际关系新秩序已经建立B.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C.发展中国家成为主导力量D.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2021-05-17更新 | 43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