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五四运动后,朱近之等五名重庆学生曾汇款到上海选购了《新青年》《新潮》《新教育》等十多种进步杂志。一些学生还组织起"新知识读书会"、"青年读书会"等小团体。材料突出表明
A.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性质B.社会主流思潮的新变化
C.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D.近代民主革命的新趋势
2021-12-02更新 | 454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之后,秦将张仪修筑江州城。江州城空间狭小,随后又在其周边地区开拓出没有城墙的街市。蜀汉时代的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蜀国江州太守李严搬迁城址并扩建规模。此时江州城规模约为2平方公里。而以李严江州大城为基础,历经南宋末年、明代初期以及清代末年的扩建,重庆城形成了南北两个府城,以及两江三岸多个居民聚居点。1898年,重庆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开放,则使重庆城发展为一个拥有横跨两江的三个城区的港口城市,随着功能的改变,城市形态和空间发生很大转变。而二战期间,由于东部沿海工业和战略物资内迁,重庆得到空前发展,城市形态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除了渝中半岛、江北和南岸沿江地区,沙坪坝、大坪、九龙坡和北碚地区也得到很好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因为工业再次内迁,重庆城市形态再次飞跃发展,九龙坡和大坪地区得到大力发展。自1997年直辖之后,江北渝北以及南岸地区则慢慢发展为可以和整个渝中大半岛并驾齐驱的城市组团。

——摘编自《重庆城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地图识语:“重庆市昔为我国西南第一大商埠,今称陪都,屹立于嘉陵江入长江之口,三面环水状若半岛,水陆交通,均称便利,自国府迁都于此,商贾荟萃,人口激增逾百万,市区亦随之扩大,亚定壁山、北码间为迁建区,昔之穷乡僻壤,一变而为机关、学校、工厂等集合地,四郊富名胜古迹,巴山蜀水,早见昔贤吟咏传记中,兹志其较著者如次。诸如:南温泉、北温泉、缙云山、复兴关。”

——《重庆街道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重庆城市变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重庆市城市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庆市街道详图》的史料价值。
2021-09-2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提取如表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4 .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间竞争的重心从一种外在的占有(如两次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领土与资源的战争和两极时代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转向内在的参与(如对以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掌握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与能力等)。这一变化说明-
A.国际竞争方式更具迷惑性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
C.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D.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021-06-04更新 | 42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化
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
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0次组卷 | 66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这样描述唐朝: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城的修建和国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唐朝长安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者。唐都长安平面图如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二   唐朝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到北宋时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东京梦华录》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南宋人《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宋都城东京平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两幅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各自有哪些显著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唐宋城市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024-01-10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到了五帝时代晚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都先后出现衰落现象。同时,这些在本地衰落的周边文化都有向中原地区聚拢的趋势。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早期特点是(     
A.相互交融B.多元并行C.多元一体D.相互独立
2023-06-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咸丰同治时期的主要财政收入趋势,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A.政府财政收支平衡B.传统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C.晚清经济结构转型D.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2022-02-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思想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同属于人文学科,二者在学科内容上存在着交叉和互补,历史发展过程能够为政治观点结论提供有效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自思想政治必修一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每个阶段补充一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顽强奋斗”的历史史实。
(2)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有以下3本书可供选择,你将选择哪本书阅读,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写明选择书目,理由表述言之有理,清晰明确。)
(提示:选择理由可以从史料价值、研究内容、研究视野、研究立场等任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①《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第二卷,1894-1949),金冲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该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金冲及编写,四卷本从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写起,历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等重大事件,用详实的史料记述了20世纪中国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
②《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刘统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该书是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的汇编,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为研究长征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③《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费正清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该书由西方知名学者撰写,叙述1912—1949年的中国历史,内容涉及国际关系、共产主义运动、国民党政权、中日战争、国共冲突等等,是一部代表西方学术观点、研究水平和趋势的历史专著。
2022-02-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