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经济史学家让德弗里斯认为,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有很多缺陷,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要用“勤劳革命”这一个新概念来取代“工业革命”。因为1500~1800年出现的产量扩大主要是因为使用更多的劳动力,而不是出于任何生产力的突破。“勤劳革命”是一个以家庭为基础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它会增加商品和劳动力的供给,又会增加对市场销售商品的需求,它由商业刺激(相对价格的变化、交易成本的减少)和口味变化来共同促成。

——摘编自舒小畇《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评析。(要求:赞成、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皆可,但须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2021-10-18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辛亥革命后到1931年九ー八事变,是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东北出现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据20世纪20年代末的统计,东北大豆的商品率为80%~83%,小麦为79%,高粱为40%~42%、玉米为35~36%、谷子为20~22%。总之当时东北地区成为世界性商品粮生产基地。民国时期,东北设厂开矿的热潮经久不衰,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和轻纺工业外,在火柴,酿酒、食品等多个部门中都取得显著的发展。1913,奉天总商会提倡各商号集股设立了奉天商业银行;1915年又设立商办奉天殖民银行;1917,益发合与人合办益通商业银行

——摘编自衣保中、林莎《论民国时期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东北重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对东北进行了大量投资,将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中的58项安排在东北地区,工业建设投资达80亿元。那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何重点投资东北重工业基地呢?新中国成立伊始,处于十分险恶的国际大环境中,但是东北的地缘环境对我国十分有利。1957年年底,东北地区的58项工程全部建设和部分建成授产,它们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因此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摘编自王玉芹《建国初期东北重工业发展状况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并分析东北重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教会法形成于4-9世纪,10世纪后,随着法兰克王国解体,欧洲四分五裂,教会法也进入鼎盛,15世纪时,教会法日趋衰落。伯尔曼在评价西方近代法律体系时这样评述“西方法律科学是一种世俗的神学”,由此可见
①教会法是中世纪西方的唯一法律
②教会法兴衰与教会实力密切相关
③教会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重要渊源
④神学观念不利于西方法律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2021-12-19更新 | 50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粗略统计,宋太祖到宋理宗时期共颁布法典242部,法典规模也不断扩大,宋真宗时的《咸平编敕》仅六卷,至神宗时期《熙宁三司敕式》达二百余卷。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宋代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行政法规,如《宋刑统·职制律》《庆元条法事类》等,对官员的选拔、磨勘、改官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在立法方面,皇帝以宣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志,可以随时补充、修改律令条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宋代发展出一套完善的证据制度,除了重视无证的收集、鉴别和运用之外,还建立了严密的检验制度,其现场勘验和法医鉴定技术处于当时最高水平。

——摘自游彪《宋史》

材料二   两宋时期,民间诉讼空前增多,显现“尚讼”风气,面对日益繁复和频繁的经济纠纷,人们更注重维护自己的权利。然而统治者确认为“大凡市井小民,乡村百姓,本无好讼之心,皆是奸猾之徒教唆所致”。

——摘自游彪《宋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法律及司法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宋代统治者对民间“尚讼”风气的看法。
2021-12-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那段时间。……西方学者研究中世纪史历来以西欧为对象,不包括东欧的拜占庭和俄国,更不包括阿拉伯及其以东地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中世纪史。他们往往贬低中世纪的意义,有的甚至认为那是一个黑暗时代,没有多少成就可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论国家》等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对把中世纪仅仅看成是黑暗时代或野蛮时代的非历史观点,指出它的巨大进步。事实也是如此,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大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中世纪”的史学观点。(可整体评述也可评述任意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在近代欧洲社会中的重塑、昭显和外化,引致了人际间交往和交换中的契约关系的普遍化,……这无疑促进了正式法律制度的型构与发展……从这个视角来看,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自主、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是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制序化,尤其是从习俗和惯例的规则向法律制度的过渡,从而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内在力量。

只有在西方社会中源远流长的个人主义文化氛围中,我们才能准确理解当代欧美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体制。具体说来,只有社会是由已经个体化且富有各自自主独立性的“人格”所构成时,才会生发出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西方社会中的民主体制以及作为对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保障机制的私有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

——摘编自韦森《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


概括指出材料中作者的任一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述。
2021-05-0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