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被国人视为奇耻大辱。(1915年)59日,北京总商会通电全国各省商会,痛陈“我国民苟欲自列于人类,五月七日之耻,此生此世、我子我孙,誓不一刻相忘!今请自本年五月七日始,我四万万人立此大誓:共奋全力,以助国家。”数日之间,北京总商会的通电在全国各地散发,各主要报章无不一再疾呼“勿忘国耻”!不仅报纸、墙上、商标上、信笺上到处可见“勿忘国耻”四字。一时间,国耻茶壶、国耻花瓶、国耻扇、国耻摄影等,无所不有。另一方面,在此全国群情激愤之时,纪念国耻的活动有时也流于形式:杯箸上刻国耻纪念而花酒照样吃;舞台广告皆书国耻字样而戏照样看;特别是麻将牌刻上国耻纪念后照样打。无怪乎有人叹息道:如此乐不可支,则对国耻其实又“愤于何有”。

     ——摘编自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

材料二   2 国民政府国耻纪念大事表

时间活动
1928公布《五九国耻纪念宣传大纲》: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扑灭中国共产党,完成北伐统一中国等口号
1929公布《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五九、济南、五卅、沙基惨案发生日列入国耻纪念日,规定全国下半旗致哀
1930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四个国耻纪念日合并,特意将五九定为“国定纪念日”,规定停止娱乐宴会,号召各界一齐纪念
1935公布《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明确了五九纪念日“全国一律下半旗,停止娱乐宴会致哀“等规定
1938颁布渝字三五四号令:规定7月7日为抗战建国纪念日,并列入历书纪念
1940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决议:将五九纪念并入7月7日抗战建国纪念日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指出民国时期国耻纪念的特点,并对国民政府时期国耻纪念活动的变化予以评析。
2021-08-24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近代史-考点07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1937-1949)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改革前期主要进行了体制内的改革,即对行政机构、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等方面做了变动。以1905年为转折,清政府派遣大臣出洋考察立宪国政治,制定改革蓝图,并宣布预备立宪。紧接着民主议事机关谘议局和资政院也相继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清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在皇族内阁出台后,清末新政在四面烽火中彻底走向失败。作为清政府最后十年生命里的大事件,一方面,推行晚清新政是内忧外患的逼迫,是为了实现自我保全而不得不进行的一一次改革;另一方面,改革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较之以往的“祖制不可违”确实让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步伐,但历史的合力最终将中国推向了革命,在更加猛烈的炮声中新政偃旗息鼓。

——摘编自李冬雪《清末新政政治改革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新政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清末新政中的政治改革。
3 . 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   列宁阅读了许多苏俄农民的来信和申诉书,接见了各地的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191年2月写成《农民问题提纲初稿》,其中提出:满足农民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愿望;减低粮食税额;同意使税额与农民积极性相适应的原则;在缴足税款后,农民获利更大的自由来运用和支配其纳税以外的余粮。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1921年6月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说:“我们是个落后的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你们和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不久后,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他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创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第一年产值达到250万元。几年后,铅笔厂的产品不仅满足苏联铅笔市场需要,还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很快成为世界上较大的铅笔厂之一。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新经济政策。
2021-05-14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日本吉田茂政权在政治上始终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10月,中苏两国在对日关系的联合宣言中传递了力图实现同日本邦交正常化的信息,日本以与自由主义阵营各国强化关系是日本最为迫切的外交课题为理由,拒绝了中国和苏联的请求。日本外相冈崎胜男访问台湾时,表明日本政府既然和台湾当局建立了正式关系,就不能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

——摘编自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

材料二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在军事和防务政策上强调法国的独立性,十分重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地位,希望推动对华关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戴高乐要发展中法关系的言行,希望通过中法关系的突破,来推动中国同其他西欧国家的关系。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成为西方大国中同中国建交最早的国家。法国的这一举动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国内围绕对华政策的讨论,影响了后来尼克松的对华政策。

--摘编自翟强《从隔阂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50年代日本、法国对华政策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日、中法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的相同因素及重要影响。
5 . 日本的职业教育

材料   1880年以后,日本文部省接管了全国各地的职业学校。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日本文部省相继颁布的《农业学校通则》《商业学校通则》《实业学校令》等法令法规,其中规定:实业学校的目的在于对从事工业、农业、商业的实业者施以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1894年颁布的《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规定:每年支出15万日元,用来充实和兴办实业补习学校。1930年,日本初等职业教育的实业补习学校数量已增加到15000多所,在校生127万余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实业学校已发展到974所,在校生28万余人;高等职业学校的实业专门学校增至51所。1937年,日本政府成立教育审议会,全面扩充和增设实业学校。在农业教育机构中努力培育面向大陆的开拓者。在工业教育机构中,重点扩充与机械、船舶、采矿、冶金、化学、电气等工业部门相关的职业教育。1943年,日本政府颁布改正的《实业教育规程》,体现出浓重的军事化色彩。职业教育的政策完全抛弃了之前以谋求大多数国民享有安定的社会生活的目的。1945年,日本战败后,其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结合材料和所学,评析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的职业教育。
2021-05-10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个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必须具有将现代化造就的社会势力吸收进该体制的能力,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社会势力是一些在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的新的社会团体。由于社会和经济变革扩大了政治意识,增加了政治要求,拓宽了政治参与面,这些变革使得建立政治组合关系的新基础和缔造既有合法性又有效能的新政治机构的问题大大复杂化了。社会的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扩大日新月异,而政治上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却步履蹒跚,结果必然发生政治动荡和骚乱,政治家们由此启动了社会改革。但改革在某些情况下,能减缓紧张局势,促进和平而非暴力的变革。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改革很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加快暴乱的来临,成为革命的催化剂而非替代物。

——摘编自塞谬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岳飞是历史上的著名英雄,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统治者通过不断册封和祭祀岳飞,岳飞的"忠"成为国家政治体系重点宣扬的内容。明朝中期以后,内外交困,朝纲动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重新唤起中原人民的历史记忆,文人士大夫在各种诗文中将喜飞塑造成"忠""廉""孝"的形象,驱除夷狄,尽心报国,公正无私。

清朝统治者实行"抑采策略",将岳飞树立成忠君重道的政治楷模,有意淡化岳飞抗金英雄形象。乾隆帝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如有身,只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诟,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

材料二   后世研究岳飞的史料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史。1142年(岳飞蒙难20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岳飞子岳霖开始多方搜集岳飞遗事。岳飞孙岳珂在此基础上,又多方收集岳飞表奏、战报、诗文旧事、被诬始末资料,高宗给岳飞的御礼、手诏,以及南宋时人关于岳飞的旧闻、著述和部分记载,陆续汇集编成《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科编》《金佗续编》等。岳珂在详细叙述岳飞事迹的同时,将岳飞之死归罪于秦桧之奸,回避了宋高宗杀害岳飞的罪责。有些记述诸如岳飞出身诗书翰墨之家、尤喜《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以及在河南的战绩等经考证为不实或夸大。

——据王振东《试论岳飞形象的演变》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岳飞在国家政治体系的形象进行阐释。
(2)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试评析岳飞家史的史料价值。
2021-06-03更新 | 33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

——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关系而遇冷。1939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的“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

——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
9 . “双城”的出现与消亡

材料一   在中原地区,双城体系是在传统城区外加多国集中组成的租界区,普遍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双城”首先是由一个城市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主权分别建立的,即“双城”意味着双政权。由于政体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甚至矛盾,必然产生迥异的城市空间。其次,在产生所谓的“双城”格局前,这些城市就有了成熟的中国传统城市格局,两套城市空间布局在时间上并非并行发展,一套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控制形成的,另一套则是在西方近代规划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最后,在这样背景下形成的双城,传统城区和殖民城区都是在规划控制下完成的。城市空间的碰撞,事实上是中西方不同营城思想和规划观念的碰撞,更深层次上讲,是意识的碰撞。

——摘自周丽娜、吕海平《近代军港旅顺的城市空间演进18801945


(1)解释中国近代“双城”现象并说明“双城”是如何出现的。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7814日中国政府对德奥两国宣战的当天,中国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和汉口德租界以及天津奥地利租界;中国北洋政府军警进驻天津德、奥租界。19196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确认中国收回两处德租界……1921年德国政府声明承担《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中国政府正式将德租界收回……1927年北伐战争,220日,武汉国民政府与英方签订《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31日,汉口英租界工部局解散,315日成立了汉口第三特区,直属于国民政府外交部管辖。19291111日国民政府收回镇江英租界。1930917日国民政府收回厦门英租界。1931831日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改为天津市第四特区。

——摘自陈明远《百年租界的数目、面积和起讫日期》


(2)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评析“双城”现象的消亡过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务弱外兵。其后中央的军政,不加整顿,禁军也弄得很腐败。又历代厢军升为禁军的很多,每遇荒年,又把招兵看作救荒的政策,于是兵数骤增。熙宁三年行保甲之法,以十家为一保,保有长;五十家为一大保,有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有都保正、副。户有二丁的,以其一为保丁。保丁中每日轮派五人备盗。后来才教保长以武艺,教他去转教保丁。王安石欲以民兵代募兵。据章惇(熙宁变法参与者)说:当时赏赐,都取封桩或禁军缺额的钱,不曾费部一文。阅艺分为八等,劝奖极优。所以仕宦有力之家,子弟欣然趋赴。引对的时候,所骑的都是良马,而且鞍鞯华楚。马上的事艺,往往胜于诸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史》


(1)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目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保甲法实施的影响。
2021-05-10更新 | 35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