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世纪末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计)的国家之一,并成功进行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预报。此项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项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A.“南优2号”培育技术B.“银河”计算机技术
C.“神舟号”飞船发射技术D.“长征”火箭技术
2021-09-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0中国现代思想文化
2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为明朝1402-1627年间任职的内阁成员特征统计,表中数据反映出明朝的阁臣
概况总人数均值
是否进士出身123占比95.9%
从进士及第至首次入阁的间隔11824.80年
从首次入阁至首次出任首辅的间隔565.93年
在阁年数1236.2年

A.人数众多导致机构臃肿B.成为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
C.职务的任免都较为随意D.需要具备长期的为官经验
4 . 如表为1930--1938年美国社会经济的部分数据统计,据此可以看出,在罗斯福新政期间
时间失业(单位:百天)联邦预算结余+赤字(单位:百万美元)国罢工损失的工作日(单位:百人)工会会员人数(单位:百人)
19304340+73733203632
193212060—2735105003226
193411340—3689196003249
19369030—4424139004164
193810390—117691608265

A.政府干顶逐渐削弱B.金融改革成效显著
C.劳资矛盾得到缓和D.经济复苏时有反复
2021-09-11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2   中国部分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单位:元)

地区年份
20132014201520162017
北京29175.631102.933802.835415.737425.3
天津20418.722343.024162.526129.327841.4
河北10872.211931.513030.714247.515437.0
山西10118.310863.811729.112682.913664.4
内蒙古14877.716258.117178.518072.318945.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材料3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及比重变化情况(单位:%)

项目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1986——1995年平均每年增长18.814.913.3
“七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14.311.210.9
“八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23.418.715.8
1985年比重60.327.212.5
1990年比重62.725.411.9
1995年比重66.023.810.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材料4   从神舟飞船把中国航天员送到“天宫”,到中国高铁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从“一带一路”打开合作共赢的筑梦空间,到G20杭州峰会留下的中国印记刚刚过去的这些日子,人们为“行进中国”的脚步震撼之时,也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执政党。

今年国庆期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给出的两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1949年到1976年,27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1岁;1978年至2014年,作为衡量物质生活水准的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是7.9%,比任何国家都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相比都是最伟大的”。观察家感叹,“只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人民日报》(20161024日)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分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并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21-12-2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欧盟不再是我国的第一贸易伙伴,而美国也只排第三,与我国合作最为紧密的伙伴已经变成了东盟。而在2019年的时候,东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仅1年时间就升到了第一。这反映了当今
A.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B.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经济多极化格局日益明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截至2021年9月5日,近14亿人口的中国自武汉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到今天,共感染123181人,死亡5685人。3亿多人口的美国,共感染40761851人,死亡665463人,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美国不可复制中国抗疫奇迹。这一抗疫成效的不同主要是两国
A.经济实力不同B.思想观念不同C.政权组织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欧实际上处于冷战状态。那时,中国仅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士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虽于1950年初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直到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欧共体的成立,中国开始与西欧国家尝试接触。1964年中国与法国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使中国与西欧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欧关系揭开了历史新篇章。许多西欧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欧关系进入历史新阶段。

——摘编自张林初《中欧关系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中欧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面。在处理与欧洲关系中中国越来越自信,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和成熟。改革开放之初欧洲确实方方面面都比我们要发达和先进,而现在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不都亚于欧洲。尤其是在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方面,中国也乘上了新一轮发展的直通车。

——据石晶《从两大阵营到全方位的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治理之道》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欧关系的演变,并指出这一时期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8-21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测试卷(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基础过关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元朝时期,忽必烈下诏,命郭守敬组织天文测量。这次测量在全国设27个观测点,历经4年,取得了精确的数据。郭守敬亲临观测,编制出新历法。忽必烈按“敬授民时”的古语将其命名为《授时历》,在全国正式颁行。《授时历》的编制与颁行
①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②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推动了全国统一局面形成   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1965—1988年东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20世纪后期的东亚
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在世界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人均GDP年均增长率%
1965年5105.3
1988年20236.2
A.成为工业技术水平最发达地区B.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缓慢
C.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区域D.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接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