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2月李大钊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马克思)为主旨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李大钊通过对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比较,充分肯定俄国十月革命所采行的革命手段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李大钊在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的同时,又发表了小说《雪地冰天两少年》……小说中一少年说:“民国建立,号称五族,此实分裂之兆。予以为吾中华若欲成一统一之国家,非基于新民族主义不可。新民族主义云者?即合汉、满、蒙、回、藏镕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而成新中华民族。达此之程叙,不外以汉人之文化,开发其他之民族,而后同立于民主宪法之下,自由以展其特能,以行其自治,而与异民族相抵抗。”

——摘编自吴汉全《李大钊与“五四”运动的现代化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现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条贡献加以评析。
2022-12-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2 .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材料一   民户与土地是古代中国的根本所在。如何有效地控制民户是基层行政组织担负的根本任务,而控制民户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由于中国形成了差异性极大的自然经济区域,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古代乡里基层组织必须适应乡里社会特定的自然、经济、政治条件,成为相对独立的基层管理系统。

——摘编自韩秀桃《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特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的特征。

材料二   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在二战后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是一种以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货币金融体制为核心,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协定等国际条约体系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治理模式。



(2)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
2022-06-08更新 | 39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民本思想与治国理政。

材料一   先秦典籍《尚书》中出现了“重我民”的思想。一般认为,《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民本一词的最初来源。民本思想一经产生,就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界激起了共鸣。《晏子春秋内篇问下》还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此后,历代都有思想家对这一理念进行阐发。在国家治理观念上,商王盘.庚曾提出“施实德于民”,周公提出“敬德保民”。《论语为政》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国家治理实践上,《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荀子富国》主张君主对民众应当“利而后利之,爱而后用之者,保社稷也”。宋代思想家程颐以顺民心、厚民生、安而不扰为为政之本,提出养民之道在于爱惜民力。清代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也以富民为宗旨,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倡导“切于民用”

——摘编自杨艳秋《治乱兴废事万民忧乐间》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在总结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时说道:“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民本思想诞生的历史时期,并概括其在国家治理观念方面的主要理念与实践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作简要评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19更新 | 714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番禺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冰嬉,是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在乾隆朝达到了巅峰,号称冰嬉盛典。道光年间,清朝国力衰退,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清政府日常经费拮据,无力承担阅视冰技的财政支出,“天暖冰薄”成为停阅冰技的官方理由……道光二十年,潜藏多年的贸易危机逐步上升为战争,最终导致“冰嬉盛典”瓦解。光绪年间,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殖民化和近代化进程逐步加深。传统中国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西方文化带来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廷试图延续康乾盛世的礼乐制度和文化影响力。“冰鞋之戏”的短暂恢复,就是清廷为重现“王道之隆”作出的巨大努力。与乾隆朝相比,光绪朝的“冰鞋之戏”虽然也试图在自身文化中寻找重振国家之路,但这种临时拼凑的庆典,更像是在西方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清廷在恢复国家形象方西作出的被动“回应”。

——摘编自任昳霏、郭磊《飞驰的冰刀与停滞的帝国——冰嬉盛典与清代文化命运兴衰》

材料二   1949年以来,中国的冰雪运动迎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1951年,在吉林省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滑雪表演大会,对当代滑雪运动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学校体育方面,滑雪也作为一项体育教学被列入教材。1953年,我国运动员在花样滑冰技能上开始迈向创新之路,与滑冰相关的群众性休闲活动也开始涌入人们的生活。19632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冰灯游园会,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时代冰上文化的生机与活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冰雪运动纷纷走出国门,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1992年,在第16届法国冬奥会中,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在冰雪赛场上,中国的奖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运动员已经成为冰雪运动的竞争力量之一。

——摘编自崔乐泉、张红霞《从传统冰雪到冬奥文化: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道光年间“冰嬉盛典”瓦解的原因,并对光绪年间“冰鞋之戏”的短暂恢复进行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72年开始,英国连续发布禁奴令。贩奴船一经发现即予以扣留并将奴隶贩子交给有关当局进行审讯。1807年,英国议会以28316票的绝对优势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1825~1865年间,英国海军巡逻队共缉获贩奴船1287艘,释放约13万黑奴为自由人。1839年、1841年、1844年,英国三次与尼日利亚签订废奴条约,要求其废止奴隶贸易,进行以棕榈油、象牙、胡椒、木材、稻米等商品为主的合法贸易。

——摘编自费奇《西非简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废止奴隶贸易予以评析。
2022-05-13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3专题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14-8世纪)(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7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6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魏晋以来三省制的演变

材料   尚书省,自曹魏时始设,东晋南朝沿之。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隋书》卷二六《百官》上。)长官为令,下设诸曹尚书,分领具体事务。但至南朝,其职能已渐转化为一般的办事机构。

中书省,曹魏时分尚书省之权而设,东晋南朝沿之。且权日重,掌出纳帝命,即起草诏书、政令,接受尚书奏事等机要大事。长官监、令。

门下省,西晋时始设,南朝沿用,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其职责主要是在皇帝身边服侍、保卫、顾问应对,拾遗补阙,检举非法。门下之设,原为分中书省之权,故权位极重,有“宰相便坐”之称。

秘书省,南朝设,掌典籍图书,设监、丞各一人,郎四人。

集书省,南朝设,置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四人,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省阅奏书,并有驳回权,又与中书侍郎对掌禁令,纠察违失,权亦极重。

以上机构,在职能上或有重复交叉,其设置也并无定准,还处于游移发展中,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即至南朝时,国家的中枢机构已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对加强皇帝权力是极端有利的,也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结合拓展材料,梳理魏晋以来三省制演变的历程,并对此演变进行评析。
2022-03-28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9 . 材料   (下图为汉高祖分封异姓王示意图)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的郡县制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在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采取折中主义。他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封建了大批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从客观上看,当时恢复封建制的呼声一时甚嚣尘上。秦统一后,以郡县制取代了封建制,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是基础并不牢固,法律秩序与政治制度并未深入人心,被打败的六国仍拥有各自的传统势力。刘邦的封建异姓诸侯王则是迫于形势,出于无奈。他为了利用各种势力,击败项羽,封建了7个异姓诸侯王国。这种妥协,埋下了分裂的潜在危险。在消灭了异姓诸侯王以后,又封建了九个同姓诸侯王。原因在于错误地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以为是废除了封建制,“孤立而亡”。希望同姓诸侯王起到“屏藩”作用,使皇帝不至于“孤立”。他在封建同姓诸侯王时宣布:“非刘氏而立,天下共击之”其目的显然想仰仗刘氏宗室的血缘关系,构筑皇权的屏障。然而事与愿违,效果适得其反。这些王国封地大,权力重,俨然独立王国。郡县制与封建制同时并存,形成奇特的“郡国制”。这种“一国两制”是历史的倒退,不久就遭到了惩罚,同姓诸侯王联手反叛中央,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下图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示意图,红圈为“七王之乱”主要诸侯国)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西汉初年采取郡国并行制的原因,评析这种制度带来的影响。
2022-03-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少数民族居住的新疆、蒙古、青海地区,清朝诸位皇帝大都针对民族地区特点进行了有所区分的立法。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开始,向蒙古颁布了应遵守的法律制度。顺治年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之后在康、雍、乾年间多次进行修订,修订后的《蒙古律例》分官衔、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边境哨卡、盗贼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在蒙古部众中建旗佐,严格划分各部落之间的界限,以防止各旗间的联合。清政府还从法律上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不许蒙汉通婚,不准内地汉人到蒙地从事农耕,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清代将国家立法推及边疆地区,形成了国家法和边疆民族习惯法并存的二元结构。清代边疆民族立法之举措使得清中央政府以法律为手段保障边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服悦。1875~1878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清军在当地军民的帮助下驱逐了阿古柏,收复了伊犁失地。

——摘编自王志强《有清一代西北边疆民族立法措施评析》

材料二清朝的“盛世边疆”仍然存在着古代历史条件局限下所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边疆内部及其中原内地之间仍然存在着历史上形成的深刻隔阂,各区域社会形态差异较大,难以在经济、文化层面形成紧密的整体,维系国家统一主要依靠统治阶级的政治共识。19世纪以后,清朝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和意愿必然逐渐低落。无论是为防止已经内部化的边疆矛盾再度激化,抑或是为杜绝外部新的边疆矛盾产生,清政府采取的都是以“不变”求“稳定”的安全策略。战争动乱及五口通商对东南沿海社会、经济秩序的冲击,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迅速传遍全国,新旧矛盾交织的边疆地区,成为列强觊觎的薄弱环节。中国边疆被完全卷入列强的全球地缘竞争之中,“宗藩体系”土崩瓦解,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呈现出从全面包围,到逐次剥离,直至豆蔻瓜分的态势。

       ——摘编自李皛《全球化视角下的晚清边疆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立法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2-09-30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新教材老高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