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精神文明作为城市文化的内核,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城市面貌,塑造着一座城市鲜明的品牌特色,提升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品质,也为城市魅力的绽放增光添彩。

相关史实来源
四川彭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里,彭州籍中科院院士朱清时的家训、彭州实验小学校训、全国文明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的企业精神等均被雕刻在观赏石上,观赏石矗立在人工湖边;见贤苑和崇德林,分别展示着8名彭州近现代乡贤名人和12名“彭州榜样人物”的事迹:修身麻里,中国美协画家、彭州籍人物画家肖天智创作的12幅图文并茂的连环画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
成都文明网(2016年10月)
随着武汉市第二批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的出炉,武汉市建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总数已达24个,其中以“友善”为主题的沙湖公园展示了20个琴园友善的故事,并推出了琴园大碗茶供市民免费饮用,建起了为市民提供使民服务的爱心驿站,供市民免费借阅图书的爱心书屋等
中国青年网(2017年5月)
佛山市三水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示范点16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26个,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性景观100多处,创新性制作手绘墙10万多平方米;此外,三水区还完成了6处红色地标的改造提升;市民走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大型商超、服务窗口、景区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各类核心价值观标示、公益广告
南方新闻网(2020年9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12-18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民之贫富,分五等输钱,名“免役钱”。若官户、女户、寺观、单丁、未成丁者,亦等第输钱,名“助役钱”。凡输钱,先视州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又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阙,谓之“免役宽剩钱”。用其钱募人代役。既试用其法于开封府,遂推行于诸路。既而东明县民数百,纷然诣开封府诉。帝知之,以诘安石。

司马光言∶“上等户自来更互充役,有时休息,今使岁出钱,是常无休息之期。下等户及单丁、女户,从来无役,今尽使之出钱,而鳏寡孤独之人俱不免役。夫力者,民之所生而有,谷帛者,民可耕桑而得。至于钱者,县官之所铸,民之所不得私为也。今有司立法,惟钱是求,岁丰则民贱粜其谷,岁凶则伐桑枣、杀牛、卖田,得钱以输,民何以为生乎。此法卒行,富室差得自宽,贫者困穷日甚矣。”

——摘自(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北宋推行的法令特点及目的。
(2)概括材料中司马光的观点,并结合有关知识对其观点进行评析。
2022-11-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摸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中国学者对此历史概念做了如下解释

丝绸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中国西运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国家和人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材料二   3世纪、中国书籍传到日本。《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锡赉(指钱币)”则“尽市文籍”遣唐使的使命不尽相同,但购书直是其主要任务。随着宋明之际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大量中文图书输往日本。



唐朝与东亚各国交往主要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   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首领施行“参用其土人”的制度,且“世官、世土、世民”。明朝沿袭并大为拓展,《明史·上司传》记载“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明政府制定了授职,承袭、升迁,奖惩等法规,完善朝贡、纳赋之制,颁行征调士兵办法。土司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或农奴制经济基础之上的。明中期以后,封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明末一些土司纷争仇杀、抗命朝廷,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康熙、雍正两朝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随之展开清查户口,核实赋税等工作。土司势力大大削弱。

——摘编自龚荫编著《中国土司制度简史》


(1)有学者发现,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遣唐使大量进口丝绸的记录,主张将古代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通道路另行命名。请你依据材料二为此交通道路拟一个名称。并参照材料一进行解释。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析土司制度的兴衰。
2022-04-09更新 | 48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剌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今遣太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忽鲁漠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近海傍”。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9-07更新 | 36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对“兴利除弊”的提法有了变化。魏源认为“有以除弊为兴利者,有以节用为兴利者,有以塞患为兴利者,有以开源为兴利者”。主张“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夷目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今宜于闽粤二省武试,增设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提出“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选机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开拓者——魏源经济思想评析》

材料二   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利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优西海之民。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源“兴利除弊”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海外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多维度的剖析。

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彭轲: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关键是“在继承列宁主义政党核心原则的基础之上,重视自我建设”。

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干事长曼弗雷德·格伦德:“中共是一个务实的执政党,为所有13亿人民谋福利。过去30多年,中国在经济、社会和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就是中共执政能力的最好证明。”

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韩博天等撰文指出,规划在中国是“制定各种公共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特点是是“在松散的制度化基础上,在不断协商、起草、试验、评估和调整政策的过程中,重新组合各种治理方式”。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洪朝辉:中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既不是西方教科书上所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也不是西方典型的市场经济,它是建立在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之上的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本杂交的混合经济。”

——摘编自高晓林黄冰琼《海外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的认识与评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话题引发海外学者的讨论与关注的原因,并谈谈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讨论。
2022-08-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由凡入圣的历程

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但他生前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地位在统治者的利用和儒学学派的推崇下日益提高。但这时他还主要是作为一个学者受到重视。秦始皇焚书和汉初黄老思想的盛行曾使儒学一度受到排挤,但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孔子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其形象逐渐被神化,不断被各代统治者加封。西汉时孔子被称为“褒成宣尼公”,两晋时被称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先王”,隋文帝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改称孔子为“先圣”,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两宋时孔子地位进一步提高,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更加重视利用儒家的思想控制功能,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并明令全国各府县学都祭祀孔子。清朝统治者对孔子的崇奉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朝代,这时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清朝的几个皇帝还亲自到曲阜向孔子致祭。至此,孔子已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成为关系国泰民安的圣人。

-----岳麓版历史教材《文化发展历程》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历史现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战后争夺霸权的斗争仍日趋激烈。但是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运动由此兴起,加之俄国十月革命引发的革命浪潮,列强不得不打着和平的旗号,企图掩盖战争并准备扑灭革命风潮。1927年,法国外长白里安建议与美国缔结条约,主张用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美国政府照会法国,建议由美法两国向世界发出联合倡议,先由六个主要国家签署白里安提出的非战公约,然后由世界所有国家签署,由此,法国和美国的"双边"公约被改造为"多边"公约,从而美化了美国的国家形象。法国政府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慑于美国的实力,不得已同意了美国凯洛格提出的方案。19288 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非战公约》的历史作用。
2022-02-07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6年,金融学家章乃器从金融市场和民族解放两个角度评析国民党政府的新货币政策时说:“货币问题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不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基本问题是民族解放问题。当中国民族解放问题得到解决时,那么货币问题的解决就不成问题。”这一看法(     
A.深受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的影响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勃兴
C.指出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的局限D.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7210日,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五国与美、苏、英等国在法国巴黎签订条约,条约主要规定了五国领土边界变更、政治民主化、限制军备和经济赔偿问题。五国和约的缔结是苏、美、英等大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产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舞台上力量对比的变化。它的积极意义在于:以条约的形式结束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律上的战争状态,确立了在该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挫败了美、英等西方国家企图孤立苏联,重新控制罗、保、匈等国的阴谋;巩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对意大利等国的非法西斯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和约中也包含着一些消极因素,有的条款侵犯了战败国的领土主权,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社辉《浅析1947年五国和约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国和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五国和约的签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