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张居正在万历王朝初年,当了十年首辅,人们赞扬他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时宰相

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发展到明朝,政治上的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连宰相的权力都收归皇帝所有。……封建专制制度已经百病丛生,沉疴临绝,不进则亡。张居正就是在这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走向政治舞台,留下他传奇的人生。

张居正从秀才,举人,进士进而官至内阁大学士,从平民中崛起,他在明朝后期万历元年至十年(1573—1582年)出任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改革时已是国家多事之秋,究其所处的16世纪这一特定的时代,已不仅是一姓王朝的衰败,而是整个封建制度走向没落。16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给了他与历代改革不同的背景和机缘。

但他不畏艰难,奋力十年改革,一是以法治为理政的中心,使改革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以理财为监察的中心,整顿官府,使新政得到财政收益;三是以均赋役为中心,“重农厚商”,“厚商利农”发展社会经济;四是以近民便俗为宗旨,提倡面向实际,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资源。这样从政治推向经济,从四个方面强国富民,取得显著成效。

——摘编自《张居正改革评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张居正被称为“救时宰相”进行合理解释。
2022-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它的兴起是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危机同时发生的……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从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吴于廑总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结束后,这种来自亚非拉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又开始出现更新的诉求。这一时期的反殖民运动开始超越民族国家关怀,试图追寻国际层面的平等政治秩序。这种政治实践,也给20世纪国际秩序中的“平等”问题带入了新的内涵。

——殷之光《国际主义:从第三世界独立历史出发的世界秩序叙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2022-07-15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剌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今遣太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忽鲁漠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近海傍”。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9-07更新 | 368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改革

材料一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对辅臣们说:“天下自五代分裂,擅据一方,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饼省之。”

上(宋神宗)谓执政曰:“河北大抵立州县太多。”问唐河北州县。

安石曰:“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纵唐州县亦不足问,但计方今利害何如尔。”

陶盛认为,河北“沿边地相属,如北平至海不过五百里,其间列城十五,祖宗之意固有所在,愿仍旧贯。”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期间,北宋政府对地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变法结束后,有16个县恢复建制。

——摘编自陈晓珊《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


评析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的改革。
2022-09-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开学)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清一统志》共三修,历康熙至道光五朝,展示了清朝从大乱走向大治达到鼎盛,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国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三藩战争结束后,每一地区均被载入一统志,以从观念上确认疆域统一,“奉命开馆纂修一统志书,适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设立郡县文武官员,请敕礼部,增入通志之内。”雍正朝,完成了对“大一统”理论的论证,雍正皇帝借曾静一案之机,提出“中外一家”,正面批判“华夷之辨”;嘉庆重修一统志,整个西北、北部地区完全纳入“大一统”疆域版图之中。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是对“大一统”理念划时代的突破,也是“中国”概念演变的重要例证。

——摘编自李金飞《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的变革》

材料二   



清朝形势图(1820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意图及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若干人物的思想主张

时间人物主张
19世纪40年代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世纪50年代洪秀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皆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0世纪初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0世纪初陈独秀拥护.德先生,,必须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赛先生,,必须反旧艺术、旧宗教。只有拥护.德先生,.赛先生,,才能救中国

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6年,金融学家章乃器从金融市场和民族解放两个角度评析国民党政府的新货币政策时说:“货币问题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不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基本问题是民族解放问题。当中国民族解放问题得到解决时,那么货币问题的解决就不成问题。”这一看法(     
A.深受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的影响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勃兴
C.指出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的局限D.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惯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件的积累等诸多因素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中世纪时期的领主和佃户便要求将习惯法诉诸文字,以备审判时准确无误地使用。在英国,庄园法庭的判决结果一般是记录在案的,从而形成所谓的“判例”,而新的“判例”便可以作为新的习惯法在下次审判中被引用。虽然庄园惯例并不是由庄园领主统一制定的,但当已经存在的惯例不能够完全满足领主的某些利益时,领主便会召集农民来重新制定新的庄园惯例。每个庄园法庭里的农奴和领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无休止的争辩,从而产生了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新的判例。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集体表决,我们会发现新的惯例在慢慢倾斜,倾向于农奴一方。

——摘编自刘璐《论中世纪英国庄园法庭的性质》

材料二   11世纪后期,《查士丁尼法典》一经发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人开始积极投身于对法典的研究之中。其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闻名欧洲,该大学逐渐取得欧洲法律学教育的领导地位,其全盛时期有来自欧洲各国的学生约一万多人,声名远播。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法学流派也开始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法学学派有注释法学派和疏证法学派。通过他们的努力,中世纪的时代精神得以与古典时代的罗马法相融合,使得罗马法更加适合中世纪的历史实际,从而为欧洲各地继受以及在法庭审判中实际使用罗马法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庄园惯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庄园惯例”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查士丁尼法典》对中世纪法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地图投射下的近代世界。地图不是真实世界的投射,而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世界的理解,是人们解读空间关系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幅地图的标题是《新世界地图,威廉·扬斯宗根据从该领域最优秀制图师处借用的资料绘制》,这让我们知道了布劳是如何制作这幅地图的,他在一段图例中进一步解释了这点。布劳写道:“我认为应当复制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我国最优秀的航海图,并把迄今所有的发现囊括在内,这是很恰当的做法。出于装饰和娱乐的目的,我在四周插入了十位当今世上最有权势的君主、主要的城镇以及身着不同服饰的各种民族的插图。”布劳仔细描述了如何使用麦卡托的投影法,并且承认“我无法用它将地球的南北两端再现在平面上”。结果地图上出现了一大块纯属臆测的南半球大陆,这是使用麦卡托投影法的结果,但也是对尚未绘制成地图的南极洲和澳大拉西亚的一种处理方式。

——摘编自杰里布罗顿著,林盛译《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约翰布劳的《大地图集》。
(2)请你设计一幅19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地图,说明设计思路及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