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自称汉王,率先起兵反西晋。他为自己辩解说:“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今且可称汉,尊后主,以怀民望,”这反映出当时(     
A.汉代的制度受到追捧B.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
C.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D.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
2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光明照耀到高地村》《拖拉机手》等影片被安排配合国内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放映时,放映队往往采用幻灯、快板等形式进行“映前宣传、映间解说、映后讨论”,帮助工农群众看懂苏联电影。材料现象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迫在眉睫B.国家借助艺术形式进行政治动员
C.当时外交环境较为恶劣D.国内民众对苏联有了全面的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改汉姓”“定籍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学者目前共查到128篇北魏元氏墓志,其中明确记载籍贯为洛阳的有108篇,籍贯缺失的墓志有17篇,另有3篇墓志籍贯不明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鲜卑皇族积极支持孝文帝改汉姓B.改汉姓巩固了拓跋氏的核心地位
C.籍贯缺失反映当时对门望不重视D.鲜卑元氏贯彻籍贯改革程度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访问延安,发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共产党主义的存在。譬如垦荒,个人自垦自种,各归私有,经营行业,也是市肆如恒,并无异易”。对上述史实解读最准确的是(     
A.土地改革稳定抗日根据地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落实
C.国民党反共宣传最终破产D.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措施
5 . 下图为清朝人徐扬所绘苏州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苏州经济的繁荣景象B.真实反映苏州发展状况
C.反映江南经济的全面繁荣D.没有史学研究价值
2022-11-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效应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全球化的心态,进而影响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下图是该学者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决定全球化程度B.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C.推进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D.各国共同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受益福利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习俗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

中世纪中世纪初期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不事打扮。平民贵族衣式相同,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事》)
10世纪至12世纪10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至12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13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商贸穿用,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14世纪至16世纪14—16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追逐奢华和享乐,无视宗教戒律,在服装方面表现尤为显著。“无论贵人、贵妇,皆如儿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饰。此为善奢侈浪费之时代,此时人用三千头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奥尔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细珠以绣一首诗歌于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中世纪欧洲服饰习俗的变化。(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的人生履历表

时间活动
1889出生于河北乐亭县。
1907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
1916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任经济学教授。
1918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每周评论》撰文怒斥英、美、法、日等国为“强盗世界”。
1920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
1922三临洛阳,争取吴佩孚对工人运动的支持;参加西湖会议,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3李大钊参与组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罢工运动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
1924李大钊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1925五卅运动爆发,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五万余人的示威,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领导“三一八运动”,反帝反军阀,由此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和通缉。
1927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杀害李大钊。

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李大钊的人生之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时,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开始出现时,这里已经是一块文化基础相当丰厚的土地,荷马的英雄诗篇已经流传了300年。其次,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知识也萌芽了,特别是天文学和数学、医学。古希腊哲学在其早期自然哲学阶段主要探讨的是世界本原问题,当经历了希波战争,雅典成为希腊各城邦的盟主之后。为了适应民主政治的需要。这时哲学所探讨的主要问题,随之由世界的本原问题转变到人类社会本身上来,此时“人”成为研究的中心。

——据苗力田《古希腊哲学》蒋永福《西方哲学》

材料二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天主教会)认为人没有自救的能力,必须依靠上帝的恩典,如果没有上帝的恩典,绝无得救的可能。“圣礼”、《圣经》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人们的必不可少的媒介。而“圣礼”和《圣经》是必须由教士主持和解读的,教会在拯救人的灵魂上作用越大,教徒受教会支配的程度就越大。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文艺复兴的意思,是再生或使人恢复对久已遗忘的许多事物的兴趣,首先是恢复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和思想的兴趣。但实际上,这是人文主义者在继承古典文明的基础上,冲破神学统治而获得思想解放的一次运动。

——张跃发主编《近代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希腊哲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2)对于文艺复兴的研究,材料一、二有何价值?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是如何“冲破神学统治”的。
(3)结合材料三阐释文艺复兴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谟拉比法典》普遍采取案例汇编的形式,每一条都以假设句“如果……”开始。例如,第 249条:“如果一男子雇一头牛,神使之罢工而且该牛死掉,那么租牛者可以神的名义发誓并 且免去责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法典具有明显习惯法的痕迹B.法律规定体现公正与公平原则
C.古巴比伦王国重视保护私产D.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