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有关下侧汉代画像石纺织图解说,正确的是(     
A.中国出土最早的纺织工具B.纺织工场出现规模化
C.民间棉纺织技术逐渐普及D.展现当时织机的基本构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大革命失败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战斗、攻击目标都在城市。广州起义的奋斗目标也是在广州建立巴黎公社式的城市政权。“八一功在第一枪”(周恩来语),但南昌起义打出的是左派国民党的旗帜,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秋收起义具有三大亮点:一是打出了一面党旗;二是闯出了一条新路;三是走出了一个伟人。

——摘编自余伯流《秋收起义的三大亮点与毛泽东的卓越贡献》

材料二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在革命新高潮中,农民战争是一个“主要的支流”,“最主要的革命高潮之象征,还是工人运动的复兴”。因此,在党的工作中,“应当坚决相信,在任何一个重工业中,就是建立数人的支部,也比我们在农村中发展百余同志,割据一个乡村还要宝贵”。

——据《中央给湖南省委的指示信》(1929年7月9日)等整理

材料三遵义会议特别指出:那种“无把握的及在当时无必要的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主义,使红军和革命战争受到严重损失。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虽然党中央部署了向晋、陕、甘、绥、宁五省大发展的工作,但这已不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几省首先胜利。中共中央认为那种主张必须占取了中心城市和省城才是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观点是“不合事实”的。

——据《毛泽东军事文选》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秋收起义的“三大亮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共中央基本的革命路线,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这一革命路线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说明遵义会议的意义,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路线的认识。
3 . 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
2022-09-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3法律与教化-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茶叶成为世界性饮品的过程,也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欧洲旅行者首次接触茶叶,葡萄牙传教士在著作中提到了东亚人饮茶的习俗。欧洲人发现了它提神醒脑的功用后,慢慢尝试把茶叶融入自己的饮食中。英国东印度公司跟中国没有直接贸易往来,只能从荷兰进口价格昂贵的茶叶。17世纪80年代,饮茶已成为英国上流贵族社会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

1704年,英国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启了直接与中国贸易的大门。此后公司的业务几乎被茶叶贸易垄断,他们为同已经抢占先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选择与广州当地的行商合作。茶叶成为18世纪大都市杂货商店的一般商品,茶叶存在于商店招牌、报纸广告和商业名片的装饰设计上。1723年英国政府提高了茶叶消费税,导致走私茶叶大行其道,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茶叶普及。18世纪,英式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得到拓展,不但有流行在上流社会的早茶,中产阶级也加入进去,制茶被认为是妇女的日常生活职责,需要遵循特殊的礼仪。18世纪70年代末,饮茶不再是富人的专属,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跨越了社会等级,每天喝茶成为人们的普遍生活方式。

到19世纪,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到二战后,全球茶叶贸易实际已经被英国公司垄断。茶叶在英国不再是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融入进国民意识中。20世纪末,为应对碳酸饮料带来的冲击,英国推广量产的茶包,改变了茶的社交性,使沏茶成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英]马克曼·埃利斯等《茶叶帝四:征服世界的亚洲树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茶叶的普及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解读。(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史书所载的唐代几位名臣的事迹。

姓名职位事迹
房玄龄曾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魏征曾任尚书左丞、秘书监、门下侍中等职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狄仁杰曾任大理寺丞、侍御史、刺史、司马、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等职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唐太宗墓)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不至于死。……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帝(唐高宗)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姚崇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等职是时,上(唐玄宗)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

——摘编自《旧唐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一则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如表为史书所记载宋代几位名臣良将事远。

姓名官职事迹
杨业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等。(业)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包拯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翻毁去。……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范仲淹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
苏轼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凤翔通判等职,并出任杭州、颍州、杨州、定州等地知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据《宋史》等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03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演变

中共一大
1921年的中共一大党纲是一份兼具纲领与章程性质的文件,它确定了党的名称、性质,阐明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宣告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指引党开始探索革命道路。

中共二大至六大
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响,中共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明确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至五大,没有制定新的党章,但是进行了部分的修订。修订中严格了入党手续,加强党的自身组织建设,重视党支部的作用,明确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1928年,在革命低潮时期制定的六大党章,突出规定无条件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认识不足,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

中共七大
1945年的中共七大党章,是党在共产国际解散后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制定的党章,它增加了具有“前提与总则”身份的总纲。党章第一次确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标志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指导全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摘编自蒯正明《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章历史演变与党的发展》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演变历程。(要求:概括阶段特征,分析原因,解释意义;最后阐述总体认识)
2022-07-13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君子不党”是士大夫道德和政治上的重要标识。孔子认为君子应“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不党”;韩非子曾说:“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六国)是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孔子基于君子修身道德要求主张阶级调和B.韩非子从人性本恶的角度上反对朋党政治
C.“君子不党”观念为历朝士大夫普遍接受D.韩非子的认识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2-04-29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鲁颂》有云:“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日叔父,建尔元子,伸候于鲁。大启尔字,为周室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周文王经牧野一战清灭了商B.周王经常通过占卜来主宰国政
C.“元子”指的是周公长子伯禽D.《鲁颂》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022-04-06更新 | 43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新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是从古至今人类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健身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健身术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主静不主动,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同时认为,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

——摘编自王德峰等《中国古代健身术初探》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一些社会名流和政府要人认为,武术在强种救国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近代中国武术不断发展。其中,接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人认为,中国应该提倡武术教育,通过武术教育,培育国民尚武及尚武精神,达到“强种救国”之目的;而传承自然体育观的人则认为,武术与西方近代体育一样,具有强健体魄的价值功能,武术为中国最良好的卫生之方,从而出现了武术的体育健身教育理念。

一一摘编自李龙《中国武术近代“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解读》

材料三   广场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审美愉悦性和科学健身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广场舞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我国广场舞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城市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对于生活娱乐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应运而生。

——摘编自冯盈霖等《关于国内广场舞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健身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武术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场舞蕴含的社会功能。
2023-01-06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