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改革前期主要进行了体制内的改革,即对行政机构、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等方面做了变动。以1905年为转折,清政府派遣大臣出洋考察立宪国政治,制定改革蓝图,并宣布预备立宪。紧接着民主议事机关谘议局和资政院也相继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清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在皇族内阁出台后,清末新政在四面烽火中彻底走向失败。作为清政府最后十年生命里的大事件,一方面,推行晚清新政是内忧外患的逼迫,是为了实现自我保全而不得不进行的一一次改革;另一方面,改革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较之以往的“祖制不可违”确实让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步伐,但历史的合力最终将中国推向了革命,在更加猛烈的炮声中新政偃旗息鼓。

——摘编自李冬雪《清末新政政治改革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新政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清末新政中的政治改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出处
通过茶叶与鸦片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比较,既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程,同时可以充分印证中国近代社会所经历的种痛苦与磨难仲伟民《茶叶、鸦片贸易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茶叶与鸦片贸易的扩展不仅打破了中国贸易的平衡,而且打破了中国经济的平衡,并进而打破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平衡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从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中,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战国中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乌乎定”时,孟子说“定于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郡县治民,从制则天下安矣”。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下,各行政区划的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直到县一级。县之下,又有传统的乡里村落,用户籍等制度将民众纳入国家管理之下。《尚书》还说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唐太宗也说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以百姓之心为心”。统治阶级往往以减轻农民赋税徭役负担的方式推行民本措施。重农抑商是秦至清的基本国策,调节贫富是历代统治者试图缓和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做法,背后都有民本的影子。

——据卜宪群《“大一统"和“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整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能否经受得住各种挑战的考验、实现平稳过渡并发展壮大,是当时不少国家及人士质疑并观望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边稳定新中国政权,一边发展新中国事业,实现了稳定与发展的双丰收。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由选择,同时也烙上了时代的深刻印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边学习边创新,边探索边总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经验启示。

——据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并概括具体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国家治理的做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治理的历史启示。
2021-04-2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辛京革命时期的勇士,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的著名理论家,戴季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其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包括:第一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即戴季陶青年时代,其崇尚革命,对封建教育产生质疑;第二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戴季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关注平民教育;第三阶段,国民革命时期,戴季陶跟随蒋介石,在教学中穿插党化主义的思想,重视学术的同时,强调思想的统一。其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专门教育。

——摘编自李想《戴季陶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季陶的主要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戴季陶的教育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