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1905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中国国内掀起抵制美货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褚娥(女)发表的《抵制美货歌》

听听听,听我歌,大家不必道啰嗦。我父日日言,禁美货,我母夜夜讲,恨美货,诸人皆说废美货,我也时时恨美货,就拿林文烟香水来打破。母亲见了大发怒,我父晓得大赞成,大家以我为奇货。说我此事该应做,因为美禁华工律太苛。告姊妹,劝弟哥,大家不用美国货。全国儿童学了我,不怕美国枪炮多。使他货色无销路,工商无了行业做,不怕美人不讲和。诸公听,莫笑我,仔细想想定不误。

——据1905年《女子世界》第2刊第2

材料二   1905年是中美关系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5月从上海开始的抵制美货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美国对华出口减少,美货在中国滞销。更重要的在于它打击了美国在华传教和教育事业,特别是打击了美国的在华形象。运动迫使美国局部改变排华苛例,减少对华人的歧视,满足了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摘编自王立新《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抵制美货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简述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抵制美货运动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联和联合国都是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二者在履行这一职能时,哪一个更有效呢?

材料一   国联和联合国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
据此事实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各会员
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
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一国,不论为联盟会员国或非联盟
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二)遇此情形,行政院应负向关系各政府建议之责,俾联盟各会
员国各出陆、海、空之实力组成军队,以维护联盟盟约之实行。……
(四)联盟任何会员国违犯联盟盟约内之一项者,经出席行政院之
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之代表投票表决,即可宣告令其出会。
——《国际联盟盟约》
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
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
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
第二十七条
(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决
之。
(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 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
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
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   国联与中国问题

李顿调查团在满洲



1932年1月21日,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为首的调查团,
就日本侵华问题进行调查。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
调查报告,各委会签字。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试将报告书略加浏览,即觉有最显明呈现之两点,一位九一八当日及九一八以后一切
日本军事动作均无正当之理由,不能认为自卫之手段。一为所谓满洲国者,并非真正
及自然之独立运动所产生,而为日本军队及日本文武官吏操纵造作之结果。
——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罗文干
今次满洲新兴,帝国尊重其独立,促其健全发展以为东亚之祸根,保世界和平之基础,
然不幸(国际)联盟所见与此背驰,针乃令政府慎重审议,终于采取脱离联盟之措施。
——日本昭和天皇

材料三   联合国与朝鲜问题


实际上,美国是为了一项原则——击退侵略,并
通过联合国落实这一原则。美国之所以能够得到
联合国的批准,是因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不断抗
议联合国将共产党中国排除在外,因而缺席了安
理会的关键投票。
——[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纠集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
组织“联合国军”,武装入侵朝鲜。10月7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
线”,19日占领平壤,进而把战火引向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国
家安全。在这紧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在反复权衡利弊
后,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据李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材料一中的史料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何价值?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联合国取代国联是否有其必然性。
(3)材料三中的两则史料对联合国作用的认识是否矛盾,为什么?
(4)进一步认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探讨?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5)上述材料,在历史研究中选择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2-01-01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47年一位当事人撰写了《为棉织厂主服务及棉织厂工人简述》一文,其中有如下描述:

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由于这种工业的特点,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发出一种特别讨厌的气味……我所熟悉的一家工厂有几百个人做工,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新鲜空气不够的条件下,在工厂里经常闻到很多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机油、棉尘、及夜晚蜡烛等发出的恶浊气味……这些极有害的条件招到什么后果呢……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疾病……在问大多数病人他们是从哪里得来的寒病时,他们的回答是或者自己从工厂得来,或者由别人传染而来。问他们做什么职业,从什么人传染来的病,回答都是,棉织工厂的工人。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于研究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2021-12-21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宋代社会流动"这一活动主题,搜集了如下材料,并得出了结论。

材料一   唐人所著的《登科记》,记录了以进士科为主的及第者名录。清人徐松在此基础_上进行考证,编撰了《登科记考》一书。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依据新出土的资料,对此进行了考证、增补,在其进士及第者之中,可以确定其家庭出身的有1085人。其家庭出身比例如图7所示:


材料二   宋代部分谣谚

谣谚类别引文
富儿更替做经济谣袁采《袁氏世范》:兼并之家见有产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缓急,多是将钱强以借……并息为本,别更生息,又诱勒其将田产折还。法禁虽严,多是幸免。惟天网不漏,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酬报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谣汪洙《神童诗》: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一时同榜用三人政治谣洪迈《容斋续笔》:本朝韩康公、王岐公、王荆公亦同年联名,熙宁间,康公、荆公为相,歧公参政,故有“一时同榜用三人”之语,颇类此云。
只重衣衫不重人社会谣普济《五灯会元》: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结论:宋代社会日趋平民化。
(1)从研究宋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5 . 唐朝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阶段。为了探讨这一主题,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元年(742年)江南各州户口数量

639742
户数口数户数口数
婺州37819228990144086707152
杭州3057115372086258585963
润州25361127104102033662706
越州2589012401090279529589
常州21182111606102631690673
括州1289910160642936258248
湖州141357643073306477698
睦州120645906854961382513
苏州118595447176421632655
台州65833538383868489015

——-据张剑光《开天盛世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

材料二   唐都长安……故常转漕东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时,用物有节而易赡,水陆漕运,岁不过二十万石,故漕事筒。

……

(开元)二十一年……拜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江淮都转运使,……凡三岁,漕七百万石,省陆运佣钱三十万缗。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食货三》

材料三   开元进士丁仙芝曾有诗云:“(明州)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江宁县)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1)说明选择材料一探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理由。
(2)材料二、三对探讨主题分别有何史料价值?请对此作出说明。
(3)如果对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程度作出评估,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
2021-11-12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周恩来生平年谱(节选)

1950年1—2月,和毛泽东在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会谈,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2年4月,做《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的报告,指出我国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8月,主持拟出《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提出“全党的领导和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方面”。

1953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选举法起草委员会主席。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3月,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西藏工作,指出要想方设法减轻西藏人民的负担,由国家给以财政补助。4月,率中国代表团抵印度尼西亚万隆参加亚非会议,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会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双方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

——摘编自人民网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斯泰山刻石》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


材料二   东平洪顶山北山崖壁“大空王佛”石刻,4字通高9.3米,宽4.9米,其中“佛”字高3.5米,普通笔画2030厘米,捺笔最宽处50厘米,为古刻石刻艺术体现透视的非凡造例。是我国北朝佛教摩崖刻石之最,也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南北朝之前的最大字体。南山北向铭赞中有详细叙述:“沙门释法洪娑婆国土阎浮□落天竺人也”。

材料三   泰山羊氏为汉魏六朝时期著名士族,泰安市新泰地区陆续出土了多方羊氏墓志。如:《羊祉墓志》,志文残毁,内有“熙平元年……葬”之语。《羊烈墓志》志文:使君“开皇六年…薨”等语。其他羊氏家族墓志文中记载羊氏乡贯、谱系、联姻及人物生平等内容。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上述三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旅行家马可·波罗讲述了他的东方见闻,并被小说家鲁斯梯切诺笔录成书,这就是流传后世的《马可·波罗行纪》。书中详细地叙述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基本符合事实。但由于书中的夸大成分,有学者持怀疑态度。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解释合理的是
A.口述史料的主观性使其缺乏真实性B.看其总体上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资料
C.夸大其词的笔录失去了史料的价值D.历史研究要大胆假设如无实证自圆其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组中国古钱币。


图1:铸行于西域古龟兹国的一种通用货币,发现地在今新疆库车一带。一面有汉文篆体“五铢”、一面有龟兹文字,或“五铢”汉字与龟兹文字同铸于一面,又称为“汉龟二体五铢”钱。

图2:考古人员在新疆北庭故城的外城墙南门遗址发现。实际重量不再以锱、铢、两的二十四进制计量,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去计量,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

图3:近代以来在南海和国外很多国家、地区不断有永乐通宝的大宗发现。钱面文字“永乐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图3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的史料价值。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笕会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下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围画


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内在联系。
(2)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