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滚筒印章是古代两河流域用于封泥或法律合同、书信、条约的印鉴。印章材质有石头、贝壳、宝石或者泥土,图案有战俘、动物、国王的军事与外交活动、王室的宫廷生活、虚构的神话情形以及各种人或者神的形象。这些印章(     
A.记录了古代西亚社会生活的全貌B.标志着世界上最早文字的产生
C.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D.代表了苏美尔文明的最高成就
2023-04-19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原为卫国富商。公元前257年,在赵国邯郸经商的吕不韦协助秦国公子子楚回到秦国并立为王位继承人。公元前249237年,吕不韦在秦为相十三年。在此期间,他辅佐两代秦王稳定政局,既保持了秦国的稳定,也保持了对六国的优势。吕不韦亲自率军吞并东周,攻占韩、赵、魏等国大片领土,兴修水利,鼓励农耕,积蓄了财力。吕不韦门客三千,其中不乏李斯、甘罗那样的贤才,这些人才大多成为秦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吕不韦组织了大量人力,历时六载编撰了《吕氏春秋》一书。随着政治统一趋向的加强,该书企图调和诸子的著作。该书一方面主张政治上统一和以法治国,另一方面又反对家天下和君主专制,主张继续分封诸侯,保持贵族制度,这种思想跟秦王政的思想是对立的。《吕氏春秋》保存了许多古代遗文佚事,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保存了不少有关农业技术的记载,是宝贵的文献。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不韦对秦统一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吕氏春秋》。
2021-11-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哥伦布)知道,我的事业所取得的圆满成功会让您高兴,因此,我决定给您写这封信,将此次航行中的行为和发现的各种情况向您报告。

在离开加的斯的第33天,我进入印度洋,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有众多居民的岛屿。我发布公告、展开国王的旗帜,为我们最吉祥的国王占领了所有这些岛屿。其间没有人抵抗。

我们获得的第一座岛屿,我以我们救世主的名字为之命名。我就沿着它的海岸向西航行了相当远的距离,发现这座岛屿太大了,望不到尽头。我相信它不是岛屿,而是大陆,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他们用棉花和黄金来交换铁箍、水壶、罐子和陶盆,就像野兽一样。我禁止这样做,因为这显然不公平。我给了他们许多漂亮和让人喜爱的东西,为了赢得他们的好感,我没有要任何回报。他们可能会成为基督教徒,并且有意爱戴我们的国王、王后、王子和所有的西班牙民众;他们可能渴望寻找、收集和向我们赠送他们大量拥有而我们非常需要的东西……

——摘编自西蒙·蒙蒂菲奥里《书信中的世界史》

上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新航路的开辟”时搜集到的史料,请说明其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的价值做出评估和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逻辑清晰,解释合理)
4 .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也是历史研究、政策调整、理论创新等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6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详尽地列举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点:”一、组织严密。二、纪律严厉。三、精神紧张。四、手段彻底。五、军政公开。六、办事方法:调查、立案、报告、审查、批准、执行、工作检讨。七、组织内容:干部领导、由下而上、纵横联系、互相节制、纠察彻底、审判迅速、执行纪律、主义第一。”有趣的是,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也特地讲了工作方法的问题。他把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看作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招,并视为能否进京不当李自成和能否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后来还说,“我们跟蒋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

——摘编自张太原《从蒋介石日记看中国共产党的优胜之处》

材料二   1938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一致性”命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自觉进行了理论探索,高屋建质地解决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辩证关系。“如何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体现阶级斗争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实施的许多政策,就是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统一起来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左玉河《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政策调整中的理论思考》


(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共产党“优点”的看法双方都认同的是什么?谈谈该日记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优点”的记载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行理论探索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之间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东奔西走,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汉藏茶马贸易最受重视的一个时期,明王朝直接控制着内地与西藏的茶马贸易。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四川威、松、茂州三卫以茶、姜、布、纸易马送京师。”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茶马古道》

材料二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有此不珍惜,仓卒非长驱。健儿犹饿死,安知我马徂。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羌马有权奇,胡马皆骀弩。胡强掠我羌,不与兵驱除。羌马亦不来,胡马当何如!

——摘编自《汤显祖诗集》卷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至明朝时期茶马古道兴盛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2021-04-23更新 | 55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1届高三二模(暨肇庆市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组中国古钱币。


图1:铸行于西域古龟兹国的一种通用货币,发现地在今新疆库车一带。一面有汉文篆体“五铢”、一面有龟兹文字,或“五铢”汉字与龟兹文字同铸于一面,又称为“汉龟二体五铢”钱。

图2:考古人员在新疆北庭故城的外城墙南门遗址发现。实际重量不再以锱、铢、两的二十四进制计量,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去计量,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

图3:近代以来在南海和国外很多国家、地区不断有永乐通宝的大宗发现。钱面文字“永乐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图3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珠算源自于中国古代,开始于何时,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关于算盘的部分诗文

作者作品内容
刘因
(河北徐水县人)
《算盘诗》
1279年)
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民歌。
执筹仍蔽麓,辛苦欲如何?
陶宗仪
(浙江天台人)
《井珠》
1366年)
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
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材料三   日本最早的算盘是从中国传入的明式算盘。明代虽经几次“海禁”,漳州月港一带仍与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保持密切的联系。明自倭乱后与日本断交,中国和日本的商品贸易往来主要是通过吕宋转运。算盘传入日本亦可能有其他途径,如通过侵略朝鲜,从朝鲜获得了大量中国古代数学典籍,有学者认为《算法统宗》就是在丰臣秀吉对朝鲜作战期间传入日本的。此外,珠算甚至还远播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摘编自陈玲《中国古代与东亚世界的珠算文化研究》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及其反映的历史史实,分析该材料在研究珠算起源问题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算盘传入日本的路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珠算传播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中常见的“孔子见老子”画像。这一作品
A.还原了历史事件的真实原貌B.体现了新儒学的发展方向
C.反映了儒家学说根植于道家D.具有艺术与史料双重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先秦、秦汉的流传文献较少,成为制约历史研究的瓶颈。近年来,随着秦汉简牍的出土,相关历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说明
A.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B.借助考古发现可以不断探知历史真相
C.文献的史料价值低于出土文物D.简牍文物是研究秦汉史的唯一突破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悬泉置是两汉时期敦煌郡下辖的一处邮驿机构。经考古发掘,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文物 7万多件,其中汉简 3.5 万枚,内容涉及诏书律令、使节往来、与西域各国关系、工作档案等。

材料一   悬泉置遗址一间房屋内已经破碎的泥墙墙壁上发现了墨书题记《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经专家们修复、释读,定名为《四时月令诏条》。它是西汉元始五年(公元 5 年)太皇太后发布的诏书,内容主要涉及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安排与诸如“毋攻伐大树” “毋杀孩虫”等“顺时应节”的禁令。

——摘编自谢继忠《敦煌悬泉置<四时月令诏条>释文补证》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四时月令诏条》在敦煌地区流传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