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1世纪后,西欧多地“由于买主的数目大增,农民确信他们拿到市场去的农产品可以卖掉。他们积极耕翻以前任其荒芜的土地。他们的工作具有了新的意义,使得他们能够赚钱积蓄和过着愈勤劳愈舒适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A.封建王权日益强大B.工商业城市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庄园经济的瓦解
2 . 1894年,法国政府成立了殖民部,负责管理部分非洲殖民地。1907年,德国组织了殖民部,管理德属非洲的事务。意大利于1912年建立了殖民部,负责非洲殖民地利比亚的事务。此外,荷兰、比利时以及西班牙、葡萄牙也都设立了专职处理殖民事务的机构。这主要反映出(       
A.欧洲大陆国家主导世界殖民体系B.殖民地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C.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激烈D.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的现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B.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C.引发了宗教战争D.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2024-02-23更新 | 1338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下表可知,这些古代非洲国家(     
国家现象
阿克苏姆阿杜利斯港是东非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内地货物的集散地
马里国王曼萨·穆萨亲自带领庞大商队、携带大量黄金前往麦加
摩加迪沙所产布匹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A.政治环境宽松B.对外贸易发达C.文化交流频繁D.封建制度先进
2024-02-21更新 | 739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中世纪的欧洲,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蛮族入侵,也有效地遏制了大贵族的野心,粉碎一切集权和独裁的可能性。材料评述的是(     
A.自治城市B.封建制度C.专制王权D.基督教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王公贵族、情报人员、中外使臣均可利用驿站。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元代交通建设     
①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②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7 . 古代文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影响,表现出多元特征。以对大河的态度为例,①_______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传说。在他们眼里洪水之神尼诺塔并不慈善。但②_____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上述①②处应分别填入(       
A.①希腊人   ②埃及人B.①苏美尔人   ②埃及人
C.①苏美尔人   ②印度人D.①希腊人   ②印度人

8 .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将领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港建立了巨大的灯塔,吞吐着欧亚非的货物;进口货物中,以中国的丝绸最为名贵,将之转运到希腊和其他地方,把希腊历史推向巅峰,也把希腊的对外贸易范围首次扩大到东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拜占庭帝国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B.古代希腊文明出现高度发展
C.国际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全球贸易联系已经初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拜占庭帝国建立后,统治者和民众均以“罗马人”自称。但7—8世纪,希腊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帝国官方语言;罗马政治制度中具有代表性的执政官、保民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帝国的政治视野逐渐退居东地中海,军队、外交使臣、传教士很少再出现在西欧大陆。这一变化反映了拜占庭帝国(     
A.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B.积极应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C.寻求政治理念与疆域相统一D.力图改变中古欧洲政治格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最大的制度变迁,当属国体之变,也就是从封建制到帝制。西周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封邦建国,各个封国的政治、经济相对独立,按照宗法制,诸侯彼此认同,并尊周王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宗法政治秩序被打破,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皇帝制度,“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中国进入帝制时期。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帝制在中国持续了2133年。两千多年的帝制,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怎样延续王朝统治,这是皇权的安全问题;第二,怎样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是中央集权的问题。在这两个兴亡攸关的问题上,帝制国家一直处在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17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