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是中国古代-定时期粮食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朝代耕地面积(亿市亩)人口(亿人)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市亩)粮食亩产(市斤)每一劳动力的成品粮生产率(市斤)
战国中晚期0,900.8464.232162027
西汉末2.382.2403.762642151
2.111.9903.763341239
4.153.9003.753092179
4.654.2003.283462255
清中叶7.276.1801.713671260
A.经济繁荣主要表现为粮食亩产增加
B.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繁荣
C.粮食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土地开垦
D.人口过快增长制约生产率提高
2022-01-13更新 | 445次组卷 | 1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江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林则徐被称为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译的《四洲志》是在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的基础上,进行精选并改正,且补充了一些中国史籍记载的内容和必要说明。由此可知,《四洲志》
A.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B.对抵抗侵略起到巨大的作用
C.其价值体系被华夷观主导D.利于促进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3 . 贞观三年,唐太宗曾对群臣说:“中书、门下是机要部门,责任十分重大,所以我才选择贤才担任其职,诏敕如有不当,则要进行驳正。可是,近来我觉得你们只是顺从和迎合,唯唯诺诺,苟且偷安,没有一句谏正的话,这是什么道理?”唐太宗所述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选官制度撕裂社会
C.三省之间相互制衡D.门下省封驳权不力
4 . 清朝除中央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外,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管理列表如下。据表可知,清朝
地区举措
西藏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清廷监督实行“金瓶掣签”
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原维吾尔族头领伯克可世袭,由清廷委任并为其定品级
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盟长、旗长由蒙古王公担任,清廷任命
云贵在条件成熟地区取消了土司世袭之制,依汉制设立府、厅、州、县,任命流官管理
A.对蒙古地区管理最为薄弱B.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C.在云贵全面实现改土归流D.采取以夷变夏的治国方针
2021-12-28更新 | 1033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江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展示的是秦朝至宋朝我国货币的发展情况。据此推知,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时间标志
秦朝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唐高租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宋朝北宋四川益州商人最先印造交子

A.强化了工商食官的政策B.是民间私有资本迅速发展的产物
C.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一定程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9年,吴虞在读完鲁迅的《狂人日记》后写了一篇《吃人与礼教》,发表在《新青年》上。他痛声疾呼:“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诳骗我们的!”由此可知,当时
A.文学革命激发创作热潮B.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反对专制成为大众呼声D.传统伦理道德遭到批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在评价孝文帝时认为他“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 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虽然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实行“汉化”,而代价是本民族的消融;而 他的“欲传之子孙”,使北魏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由此可知,该学者
A.反对民族融合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B.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
C.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批判了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
8 . 据王阳明《南赣乡约》记载:“同约成员中若有阳为良善,阴通贼情,贩卖牛马,走传消息,归利一己,殃及万民者,约长等率同约诸人指实劝诫,不悛,呈官究治。”这主要反映了乡约
A.重视对群众进行道德教育B.利于维护地方社会秩序
C.具有调节民间纠纷的职能D.助长了互助互爱的风气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对西域地区民族政策的实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根据对局势的整体分析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正确举措。通过与乌孙和亲,达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也将势力深入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屯垦戍边、宽抚厚等政策的执行,增进了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巩固了西汉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地位,使西域各国衷心臣服于西汉,最终形成了抗击奴的强大力量。战胜勾奴统一西域,为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终于在公元前60年使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摘编自张倩《汉武帝在西域的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贞观二十ー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自古皆贵中华,贼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作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向群臣宣扬。唐朝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宽和团结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束心拥护。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使,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据史籍记载,唐朝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公主计15名。唐太宗还采取采断措施使商道杨通,来往商旅络绎不绝,同时以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为中心的互市也趋向兴旺。

——摘编自殷晴《汉唐民族西域政策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汉朝相比,唐朝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2021-12-06更新 | 188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
10 . 盛世,指中国历史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即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材料二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请写出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唐朝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总结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原因。(一点即可)
(3)唐朝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