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42 道试题
1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90次组卷 | 95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05-11更新 | 63次组卷 | 3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35次组卷 | 21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2024-04-30更新 | 308次组卷 | 6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2024-04-30更新 | 428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49次组卷 | 11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62次组卷 | 10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唯一结果
2024-04-23更新 | 250次组卷 | 20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赞扬中国君主的道德,他在转述雍正皇帝关于各地处理重罪案件,必须呈送皇帝御览,否则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的谕令时,发表了如下议论:“颁布这一敕令的理由有二。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 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伏尔泰对处于中国统治阶层的儒学文人也充满敬仰之情,“跟他们一道在北京生活,浸润在他们的文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宗教裁判所陷身囹圄,最后穿着涂满硫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上,更妙得多”。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赞美和对中国开明君主社会的向往使伏尔泰将中国奉为理性社会的圭臬。他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他指出“由于它(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以侧击路易十四崇尚的专制和不明白什么是宽大、容忍的缺点。孟德斯鸠认真研究朱子学中的世界观、宇宙生成论及政治理论。在中国理学家所推崇的理性观中,孟德斯鸠看到的不是传教士所抨击的无神论,而是宋儒的法治的政治主张。他“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章,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也有自己的法。”……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三权分立”政治理论的思想灵感。他指出正因为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在开国初的那三四个君主以后,继任的君主就成为腐化、奢侈、怠惰、淫逸的俘虏”;“人们曾经想让法律与专制主义并行,可是任何事情一旦与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就丧失了自身的力量。”

——摘编自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各有何发展变化,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借鉴。并概括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目的。
2024-04-06更新 | 66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张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经济形态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342次组卷 | 6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