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4~16世纪的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象征着神权的哥特式建筑,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当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古典柱式(如下图)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反映出,当时(       

A.理性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潮B.科学发展提高建筑水平
C.建筑风格深受人文主义影响D.传统的建筑思维被推翻
2 . 地理大发现后,大量贵金属随着国际贸易渠道流入欧洲,但是欧洲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的增加和农产品的不足,物价迅速上涨,投机活跃,货币贬值。在这一情况下,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可以廉价地购买劳动力,他们还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说明(       
A.价格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发展B.新航路开辟阻碍欧洲社会进程
C.海外扩张巩固西欧封建统治D.地理大发现助推商业革命开始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丁·路德对教会的攻击始于神学观点上的争论:关于“赎罪券”、关于教会的仪式、关于教士作为信徒与上帝中间人的角色,以及关于教皇约束教士的权力等。同时,因为天主教会一直是中世纪社会的核心机构,讨论宗教问题也就不得不涉及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由此可推知,宗教改革(       
A.推动了人文精神产生B.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
C.导致了天主教会衰亡D.冲击了传统封建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波斯帝国在征服新区之后,只要原来的“地方政府形态、经济组织、政治结构和法律,不与帝国的需要冲突,就让其原封不动地保留”。由此可见,波斯帝国(       
A.注重学习先进文化B.君主集权程度低
C.对地方的控制薄弱D.统治政策较开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埃及国王具有双重格调:神格和人格,他拥有“创造的言辞”“坚持真理”“超人的智力”“主持正义”等属性。这些属性构成了埃及王权的基本概念。由此可知,古埃及(       
A.等级秩序十分严格B.世俗权力与神紧密结合
C.宗教势力威胁王权D.集权专制统治特征凸显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国内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工业革命后列强的野心促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它们疯狂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以及掠夺劳动力。中国和东南亚都在西方殖民者锁定的范围内,其大力开发东南亚的农、矿资源致使东南亚地区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18891890年后,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宣告非洲奴隶贸易终止。此外,蒸汽轮船的运行,使华工移民东南亚的通道更为便利,大量华工移民东南亚,掀起了华工移民新高潮。

——摘编自陈雪晶《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原因分析》

材料二   东南亚华人主动维护、继承与发扬其传统文化,还与当地文化长久接触,逐渐形成了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和合文化、儒商文化、乡亲文化等。经过长期的移民,东南亚华人社会形成了众多的团结互助的社群,具体包括:社会团体、传统工会、会馆、乡亲会等,华人的各种活动以社群形式进行,并积极推广自身文化。合团性也使得海外华人的氏族可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持续的血统结构,也容易形成一个比较稳定与安居乐业的移民群体。一方面可以给当地管理者带来“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南亚华人社群开展了很多积极的活动,唤起民族自豪感,与故乡扩大交流。改革开放后,华人社群开展寻根活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摘编自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亚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4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古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受到信徒的崇拜,以其为表现主题的装饰品大受欢迎;5世纪,基督教把他改造为可与耶稣混同的“救世主”;6世纪,以基督教编年史的传统方式来记述他的生平,将包括他在内的古希腊诸神都重塑为“凡人”形象。这一过程折射出(     
A.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强化B.拜占庭文化具有开放性
C.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力衰微D.亚历山大东征影响深远
9 . 宋代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关于厢军,史书有所记载,如《神宗史志》 “材不中禁卫,而力足以充役,为厢军”;叶适《水心别集》 “厢军供杂役,禁军教战守”;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由此可见,宋代厢军(     
A.主要从事后勤保障B.专门用于配合禁军作战
C.替代了农夫的力役D.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从强调强国保种,培养有知识的贤妻良母出发,大力倡导女子教育,利用报刊广为宣传,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兴女学解放运动”。梁启超强调: “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郑观应则提出“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入塾读书”。

1906年,清政府将女学列入学部职掌,1907年学部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比男子修业期限各缩短一年,同年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确立了女子教育学制。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号召中国妇女“规复天赋之权利,以扫除依赖男子之劣根性,各自努力于学问,以成救国之女豪杰,夫而后中国或可有望也”。他们认为男女平等教育是提高女子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唯一途径。191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了新的学制,规定初等教育男女可以同学,中学、师范、职业各类学校都可以为女生独立设校。

1905年起,湖南、奉天、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相继选派官费女子留学日本、美国,促进了女子留学的发展。

——摘编自段敏利《近代中国妇女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电影《女司机》(1951年)、《马兰花开》(1956年)是两部出自女剧作家之手,反映新中国初期女司机工作生活的作品。文学与艺术中的女司机形象体现了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构想与实践,具有多重文化象征意义。

——摘编自刘传霞《新中国初期女司机形象的生成与多重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女性教育发展的原因,说明应如何看待近代女性教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界塑造的新中国女司机形象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