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谈到:独揽一切权力的个人或机关,既可以用其“一般的意志”去蹂躏全国,又可以用其“个别的意志”去毁灭每一个公民。在这样的国家里,即使“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民却时时感到君主制的存在”。这说明孟德斯鸠主张(       
A.分权制衡B.开明专制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9世纪中叶,各地郡法庭由12名贵族组成的法律委员会把持,但判决仍要获得全体出席者的同意,而这一时期集体判决制原则也开始体现在习惯法之中。诺曼征服后的基层法庭是封君法庭,当封君与封臣之间发生纠纷时,封君召其直接封臣开庭。国王法庭几经变易,参与法庭的封臣人数和身份不断变化,从贵族会议转为御前会议,最终被称为“议会”。当时国税的征收渐多,引起了各级封建主和市民阶层的不满,经过一系列的斗争,最终在《大宪章》中补充了国王征税应获得议会批准的条款,而议会权力的扩大也为大贵族提供了要挟国王的武器。1237年,大贵族迫使国王改组政府、吸收大贵族推选人进入御前会议,随后经过改革,议会的立案法官等职务逐渐被大贵族把持,使其真正成为议会的主体。1258年“牛津条例”宣布,议会法案享有最高权威,任何人的任何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几经废立,直到1322年类似条款终于写入议会法案。

——摘编自刘新成《再议英国议会的起源》

材料二   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有联系的贵族,在城乡中、下层人民的广泛积极的支持下,推翻了专制君主制,王权作为权力体制的一支,既保持独立以制衡议会又受议会钳制。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思想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重大变化。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英国革命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本国范围内,马克思称:“1648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英国议会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列宁当时就给予高度评价,把这场革命风暴称为“亚洲的觉醒”。以菲律宾独立战争、印度自主自产运动和伊朗立宪运动、中国辛亥革命两种不同核心特征的革命为代表,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期。当时,资产阶级上层自由派地主的相当大部分还没有从改良主义道路上完全转过来,力量受到极大的牵制,甚至有些国家如土耳其还没有真正的工业资产阶级。加之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普遍不愿满足群众提出的改善自己社会经济地位的要求,认为群众支持可有可无,甚至对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抱有幻想。20世纪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还没达到总爆发的程度,当世界还是帝国主义一统天下时,革命要获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林承节《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指导思想
第一阶段
(1918~1928)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8~1923)
朝鲜三一起义(1919年3月)
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中国五四运动(1919年5月)
阿富汗反英独立战争(1919年)
伊拉克人民反英起义(1920年)
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荷起义(1926~1927)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型民族主义;
以凯末尔为代表的世俗改革型民族主义;
以甘地为代表的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
以苏加诺为代表的综合型民族主义
第二阶段
(1929~1939)
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1931)
中国、朝鲜抗日民族运动
印尼“七省号”军舰起义(1933)
越南义安河静苏维埃运动(1930~1931)

——摘编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亚洲觉醒”浪潮的类型及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到16世纪末宗教派别之间的纷争和冲突逐渐裹挟世俗权力间的利益博弈,最终形成了各方不得不接受的结果——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承认各封建主及诸侯在其领域内的最高统治权。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推动了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B.根除了天主教在西欧的势力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实现了世俗王权的至高无上
5 . 英国《卫报》在1991年5月9日发表了题为《随着第三世界的消失,需要用新的词汇来形容贫困》的社论;1994年5月5日法国《快报》宣称:“三个世界的理论似乎应该被视为历史的名词和陈旧的概念”。这可以用来印证(     
A.世界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初步建立
D.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特许公司的解体情况。这汉映州英国(     
时间特许公司
1825年黎儿特公司特许贸易执照终结,正式宣告解体
1874年《东印度公司股息新赎法案》生效,东印度公司宣告解散
1917年莫斯科公司正式解散

A.自由主义成就了工业革命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
C.彻底放弃了贸易保护主义D.与荷兰经济竞争关系结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是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年)时期,英国政府对国家经济管控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基于(     
1556年,枢密院设立粮食管制委员会,严格限制粮食出口
16世纪末,郡绎政府宣有废止反圈地法今
1598年,伊丽莎白女王取消汉萨同盟商人特权,支持对西班牙殖民贸易的劫掠

A.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行
C.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D.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公民与教徒》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福利国家”一词,到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向来以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尊重传统的英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引领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与英国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有着必然联系。经过18321867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包括工人在内的无产阶级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此外工党在选举中获胜并担当起将福利国家价值观付诸实践的职责。英国“高税收、高支出、高福利”的福利国家体系的弊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益显露。20世纪70年代,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9.4%,直接导致了国债总额滚雪球似地迅速增大。此外,一旦最低收入有了保障,最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供给,对福利的依赖性使得吃大锅饭的想滋长起来,从而引起经济效率的损失。

——摘编自过慈明《论英国的“福利国家”陷阱》

材料二   在撒切尔政府改革前,英国社会保障津贴标准一般将家庭收入和物价水平作为参照,为了抑制津贴上升,政府在1982年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津贴标准仅由物价水平决定。1980~1981年,撒切尔政府将病人、失业者以及失去工作能力者的短期津贴减少了5%,并规定养老金的补助标准应不超过平均收入的20%。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撒切尔政府打破福利政策惠及所有居民的惯例,规定只有由子女及丧失工作能力的家庭才能享受收入补贴,并在1989年发布国民健康服务市场化政策,寻求解决福利问题的另一条更好的出路。

——摘编自豆丁网《撒切尔政府福利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英国福利国家构建的原因和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归纳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9 . 1947年,美国共和党外交政策顾问约翰·杜勒斯在美国“全国出版商协会”发表讲话时称:“一个分裂成碎片的欧洲不可能是一个健康的欧洲,而一个采用美国联邦方式建立起来的欧洲大市场,就可以享受一个大得足以和廉价的现代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市场带来的好处,美国必须对欧洲予以鼓励和指导。”该讲话反映的政策是(     
A.杜鲁门主义B.北约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D.欧洲的联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19年巴黎和会上《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属地由国联委任“先进国”进行统治,委任制运作由国际联盟的一个常设委员会监督。这种委任制(     
A.是国联名义伪装下变相的殖民主义
B.打破了欧洲各国间的力量均衡
C.有效地维护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D.体现了国联的“集体安全”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