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狼狈西逃”还是“微服西狩”?

注:“西狩”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说的是鲁哀公去西边打猎,猎获了麒麟。

材料1   《狼狈西逃的慈禧》(1900年8月29日法国画报《笨拙》)


材料2   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蒙尘巡幸”的慈禧太后以朝廷名义颁布一道上谕,内称:“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大抵法枳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丁戍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

——余丽芬《清末新政评议》(浙江学刊,1991年04期)

材料3   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怀来县知县吴永具衣冠恭迓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进饘粥、备供帐。……丁卯之秋,余与公相遇客邸。有以前事询者,公为述其大略,乃与外间所传迥异。同坐刘治襄先生,瑰奇人也因就公所述,草具其事,立成数万言……

——《庚子西狩丛谈序》

材料4   《庚子西狩丛谈》封面


(1)干支纪年法中“丁”和“戊”均属天干,是不能相互搭配来纪年的,那材料2中的“自丁戊以还”大意是什么?
(2)材料2中的“康逆之祸”、材料3中的“乱民肇衅”指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2中“红中”指代哪一类历史现象?
(3)从序中得知,《庚子西狩丛谈》一书系亲见者讲述,他人记录而成,这种方式产生的史料一般称作        
A.实物史料   B.间接史料   C.口述史料
(4)以北宋时期的改革为例,说说“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是如何体现的?
(5)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材料1、材料3有着完全不同的记录。如何看待材料1、材料3的证史价值?
(6)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微服西狩”“蒙尘巡幸”“仓皇出逃”说法都有。你认为该称作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2-02-16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史前”系一历史名词,大体是指人类社会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以前所经历的历史阶段。既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那对它的研究主要依托于
A.神话传说B.出土文物C.口述史料D.宗教典籍
2019-11-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有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如果进行反驳,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提出的是①松冈环:《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
②禹硕基 等主编:《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暴行》,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③李克痕:《沦陷后之南京》,汉口《大公报》1938年7月13日
④张生、吴凤照、费仲兴 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39——幸存者调查口述续编(下)》,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