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1946年中国共产党进入哈尔滨时,针对人心浮动和秩序混乱局面,明确提出“凡关于筹款的事项均统一于市政府,其余任何机关、部队都不准筹款、清算及没收私人物资”,并派人到临近地区筹集粮源,建成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该材料可说明(     
A.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危机B.革命统一战线壮大的原因
C.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D.国共力量消长变化的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近代铁路交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内的铁路干线已基本建成。美国铁路从50年代起开始迅速发展,并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体化趋势,重点发展客货联运线路,以便于远距离地运送货物和旅客。到1870年,美国的铁路体系已不再是地方性的,而是地区性的,甚至是全国性。然而,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最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国际铁路联运形成体系和亚、非、拉美各洲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铁路的迅速发展。在印度,主要铁路线的修筑都是从各大海港通向内地原料产地。在拉丁美洲,铁路大都是通向近海的商埠,内地交通不发达,并且铁路建设几乎完全操纵在外国资本家手里,铁路成了外国资本进行扩张和掠夺的工具。

——摘编自赵景峰《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中的作用》

材料二   清朝后期至民国,中国铁路筑路里程统计表

阶段筑路总里程(千米)综合统计
1876-1894年437.4千米,其中清政府官办占69.3%全国总里程2.3万千米,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1895-1911年9200千米,其中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1912-1937年11000千米,在已建成的铁路中列强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占86.7%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点,修建了大量铁路线路和枢纽,成渝、天兰、兰新等大批铁路干线陆续建成。到197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增至5.2万公里。改革开放后,铁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路网质量显著提升。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倍。2008年,京津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到2018年末,高铁营业里程3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摘编自《辉煌70年: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近代铁路运输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相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1984年川、冀、鄂、闽等省百户“万元户”基本情况,此图信息反映出当时(     
A.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市场经济体制调动农民积极性
C.工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初,赏戴孔雀翎的人员,除了清廷规定的外,其他人“出于酬庸旷典,惟有功而蒙特恩者,始得赏戴”。到19世纪六十年代,时人记载:“花翎红顶,几遍城市”,甚至“五品以上之官,皆得援例捐纳”,造成对花翎“不复重视之矣”。这一变化(     
A.深受国内政治局势影响B.说明服饰失去了传统政治意义
C.源于民众物质生活改善D.反映出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

5 . 材料一:奴隶贸易残酷罪恶的奴隶贸易是建立在奴隶痛苦和牺牲基础上的生命与金钱的交换。 在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其中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与了罗马城建设,更多的奴隶则在大农庄、手工作坊、商业和银行从事劳动。中世纪早期,欧洲奴隶人数约占 总人口的10%左右,许多拜占庭人与斯拉夫人、诺曼人的奴隶结婚生子,巴尔干地区民族的复杂化由此开始。7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从中亚运来的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黑奴。

——摘编自《古希腊罗马奴隶制》《阿拉伯通史》等

材料二   大西洋奴隶贸易统计表

时间

1525年1550年1700年1800年1835年1846年1860年
奴隶数量(个)

0

53354529681944449142158228003

资料来源-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Database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全球海运航线被严重破坏。西方人关于经济的思考发生变化,非洲越来越被视为各种原材料的产地,也是工业制品的市场,而不再仅仅是奴隶的来源地。随着对奴隶贸易的道德谴责日益增强,1804年起,丹麦、英国、智利、墨西哥等国相继禁止了奴隶贸易。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其补充条款对缔约国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规定。

——摘编自《非洲现代史》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奴隶贸易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 16-19 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6 . 下表是英国1970年—1979 年经济变化趋势图,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干预导致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B.福利制度加速了公共开支占比上升
C.凯恩斯主义盛行缓解了经济“滞胀”D.“新经济”出现使得失业率水平致低
2022-04-21更新 | 57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期,在川蜀地区施行了一项特殊的掠夺性经济政策,铜钱和白银被大量上交给开封,民间交易绢帛被禁止,由此逐渐形成了川蜀铁钱区。小铁钱自身价值低,运输成本高,携带不便,存在明显缺陷。川蜀地区经济基础好,民间积累了丰富的商业资本,盛产茶叶、丝绸和糖等重要物资,交易浩繁,有大量货币需求。益州(今成都)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基础,民间自谋出路选择使用铁钱券进行贸易,当地造纸和印刷业发达也为纸币的流通提供了技术可能,于是交子得以诞生。

——摘编自姜锡东、李金闯《北宋初期四川地区的货币供应与交子诞生原因再探》

材料二   明朝初期实行钱钞并用的货币体系。但后来,因为纸钞贬值,民间货币结算大量采用白银。明英宗时,政府不得不承认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中国由此确立了银本位制度的货币体系。隆庆开关后,西方国家向中国购买了大量茶叶、大黄、瓷器、丝绸等物品,均是用白银进行结算的,一条鞭法的赋税政策中所征收的货币税金也是以白银进行结算的。但大量白银涌入国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交子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统计(部分)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64年前的主题1964年后的主题
①英联邦与热带非洲
②现代欧洲与英国和热带非洲
③英帝国与英联邦
①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前到现在
②东非之外的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到现在
A.历史研究理论的丰富发展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二战后英国对殖民的反思D.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
2022-01-13更新 | 1539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9 . 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人们越来越相信历史发展具有某种“规律性”,并努力去探求这种“规律性”。在此过程中,欧美各国的历史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历史学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势大大加强,最终摆脱了昔日对文学、神学等学科的依附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D.文学神学地位下降
10 . 中华民族历史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历史出现过国家分裂,但是总的趋势是统一的,是交往交流交融的,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互成长,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下列关于民族交融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A.辽朝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B.西夏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C.元朝时形成回族的前身一一回回D.唐朝学习少数民族设立三省六部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