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孝文帝改革,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同时,水利事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游牧民族的进入,北方畜牧业也有所发展。以至于呈现出“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繁荣景象。此种变化(     
A.延缓了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
B.说明了游牧民族具有先进性
C.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D.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2 . 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人们越来越相信历史发展具有某种“规律性”,并努力去探求这种“规律性”。在此过程中,欧美各国的历史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历史学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势大大加强,最终摆脱了昔日对文学、神学等学科的依附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D.文学神学地位下降
3 . 上世纪70年代,为应对货币危机和经济危机,美、法、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经济会议,次年加拿大加入,形成七国集团。1998年俄罗斯加入。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1999年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这一发展说明(       
A.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B.西方日益主导世界经济格局
C.世界贸易组织职能的逐渐减弱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2023-11-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商鞅变法的军功授爵制打破了旧的以五等爵为基础的世袭等级制,通过重构个人身份等级及政治待遇的方式,从而有效调动了智能之士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了“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趋势。这一举措(     
A.抑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激发了贵族群体的斗志D.构建了国家与平民的联系
5 . 1968年7月16日出席华沙会议的苏、波、匈、保、东德五国领导人联名致信给捷共中央,“我们不能坐视敌对势力把你们的国家推离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且引起使捷克斯洛伐克表示,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危险。这已经不仅是你们一国的事情了。”这一事件(       
A.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B.源自于美国对东欧的和平演变
C.不利于东欧国家的独立发展D.加速了苏东剧变和多极化趋势
2023-11-20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大中六年(852)三月,唐宣宗想免除其舅郑光的两税,遭到中书门下的反对,理由是:“据地出税,天下皆同。随户杂徭,久已成例。”这反映了当时(     
A.中枢决策体系呈现完善化趋势B.科举制促使土族阶层走向没落
C.赋税征收蕴含一定的公平原则D.两税之外的苛捐杂税项目繁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太宗去世后,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骑兵不断袭扰边境地区。数以万计的敌军行踪不定,中央政府难以准确预判各边镇实际布防所需兵力,且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的后勤体系也难以应对突发的战事。这有助于解释,唐代前中期(     
A.中央集权体制的破坏B.疆域不断缩小的困局
C.民族交融强化的趋势D.地方武将权力的扩张
2023-04-09更新 | 643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数量巨大,使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趋势,少数民族物品、生活习俗、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对中原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很大。   同时,少数民族进 入中原后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文化和汉人习俗,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据此可知,这 一时期,民族交流的特点是(       
A.双向互动、互相吸收B.不分彼此、共存发展C.汉胡平等、彼此尊重D.和平交往、永无战争
2023-02-20更新 | 12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技术的新发现一般出现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其大规模地应用推动下一个大的上升阶段。工业革命以来的三轮康波周期如下:

长波周期

繁荣期

衰退期

萧条期

回升期

第一轮(63年)

1782—1802年(20年)

1815—1825年(10年)

1825—1836年(11年)

1836—1845年(9年)

第二轮(47年)

1845—1866年(21年)

1866—1873年(7年)

1873—1883年(10年)

1883—1892年(9年)

第三轮(56年)

1892—1913年(21年)

1920—1929年(9年)

1929—1937(8年)

1937—1948(11年)

——摘编自周金涛等《涛动周期论》

材料二   管理与组织变革贯穿于历次长波当中。18世纪90年代,工厂制凭借资本集中、企业内部分工、再生产及严格的劳动纪律,成为纺纱业的主流生产组织方式。诸多行业纷纷效仿。蒸汽动力代替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为工厂的选址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也促进了工厂制的流行。……(19世纪下半叶)在制造业电气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市场一体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工业领域内出现了最早的跨国公司,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新的形式。以专业管理团队为基础的“泰勒制”发展起来,企业管理逐渐从车间上移至管理团队。

——摘编自黄阳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轮和第三轮长波周期的标志性创新技术并分析这两轮经济发展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工厂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企业管理与组织形式变化的原因
2023-11-22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世纪以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和人口数量都迅猛增长,大片三角洲山地和沙地得到开发,耕地数量大幅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       
A.生产工具出现重大改进B.高产农作物传入与种植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