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昌起义后六天,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言,他说:“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先生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这是一次带有紧迫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和他的翻译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在检讨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时,博古首先作报告……接着是毛泽东发言,他说,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的军事路线?是因为错误地估计政治形势,过分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忽视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除凯丰外,没有一个人站在博古这一边。

——摘自《杨尚昆回忆录》

(1)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紧急会议”召开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紧迫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哪一会议,并概括这次会议给中国革命带来的主要影响。
(3)以上材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秀品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推行文书行政制度,即“通过文书下达命令,用文书向上汇报的行政制度”秦朝的文书行政是通过行文制度的规范来加以运作的,同时注重政府管理主体(官吏)的作用,对其体魄健康提出要求,并考察其品德诚信,强调从业人员的家族背景、清白及其资质;从行政管理的层次上看,借助公文流转的手段,秦朝的文书运转过程体现了鲜明的阶级色彩行文注重等级层次;从管理机制上看,秦朝较早启用了问责惩戒机制,对行政运作中文书处理的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有着较为明确的定位。可以说,秦朝的文书行政制度,既继承了先秦时期的部分成品,同时,这些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前行,对秦朝行政运作的推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归根结底,这种公文意识的觉醒,和秦朝强化中央集权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陈妙闽《从《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见行文制度看秦朝的行政运作和效率》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文书行政制度的运作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文书行政制度的影响。
2023-11-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1908年在《巴黎小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奥斯曼苏丹杜尔·哈米德二世(右)、奥匈帝国君主约瑟夫一世(左)、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中),他们的脚下为奥斯曼帝国领土。该漫画可说明(     

A.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C.一战南线战场空前激烈D.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4 . [乡里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社会结构较之前有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家基层社会的治理方式也在发生深刻转变,其表现就是乡里基层组织的建立,国家权力快速向基层社会延伸。至秦汉大一统王朝确立,乡里基层组织构建更加完善,其职能几乎覆盖乡里社会各方面事务。“治天下必自治一国始,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里社会演变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乡里制度,在唐宋时期实现了由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变之后,随即开始了由唐宋以前的乡官对基层社会的全面控制向元明清时期的民间自我谋求发展的蜕变,以期达到与职役制相辅相成的效果。而封建统治者为了对土地和人口进行更有效更直接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基层的权力,对县、州、府级进行直接干预。职役制的推行是以选官上重财力标准的轮差制为表现形式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基层行政组织职权的缩小、基层行政人员威信和统治力下降的局面,这些缺漏需要士绅和宗族势力进行填充。

——摘编自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乡里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封建社会乡里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其影响。
5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1891年江南制造总局每日日工资情况。这可用于研究(       
类别洋匠中国匠目工匠小工
日工资11.4银元1.7银元0.65银元0.16银元
A.洋务运动最终破产的根源B.洋务新式学堂兴办的原因
C.中外工匠生产效率的差异D.洋务企业的封建官僚属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末黄河夺淮入海以后,清江浦(今江苏淮安)成为黄、淮、运三河的交汇之处。明永乐年间,政府开凿清江浦河,使运河由此入淮,并修建船闸。当时由于北方运河水量不足,政府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船通过,大量旅客必须在此进行“南船北马”交通方式的变更。明清时期许多重要机构驻扎在此。当时清江浦生产部门极其微弱,以商业和餐饮业为主,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1853年南京被太平军占领,漕运为之断绝。1855年黄河改道,清政府忙于战事,无暇顾及对运河的疏浚,运河淤塞现象日益严重。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承包了江南漕粮的运输后,采用新式轮船海运。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清江浦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全丧失。清乾隆四十年(1775)清江浦人口曾达54万人,宣统三年(1911)人口已不及10万,1949年解放时,人口仅剩3.6万。

——摘编自金兵、王卫平《论近代清江浦城市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建国初期,美国中西部的产品极少运到纽约,主要是运费太贵,从布法罗经陆地运一吨重的货物到纽约要100炎元。1825年伊利运河的开通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从而使纽约及东部工业区的经济辐射到中西部农业区,也催生了五大湖工业区的雏形。在1851年第一条贯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铁路建立之前的26年中,伊利运河一直是沟通美国东西部经济贸易的唯一陆上经济动脉。纽约人口从1820年的12.37万增长到1860年的108万。1867年纽约州的商业贸易额与进出口总额达56亿美元,使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伊利运河沿岸一些城市都发展成为经济多元化的工商业大都市,伊利运河被称为“城市之母”。

——摘编自许凯文《试析伊利运河对美国早期区域经济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江浦兴起与衰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伊利运河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11-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元杂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盛行于城乡之间的勾栏瓦舍,反映了市民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广为流传。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主要是(       
A.文化政策的宽松B.文人儒生的推崇C.市民阶层的活跃D.各族文化的交融
2023-09-16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琅琊刻石,刊刻公元前219年,记述秦始皇统一海内的功绩,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又加刻诏书。北宋中期,密州知州苏轼登琅琊台时,发现始皇颂诗已泯灭,仅存二世诏书。明清及民国时期当地政府多次加以保护。解放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置中国国家博物馆。残石高1.32米,宽0.71米,存1387字,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等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内容是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把埃及作为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1799年,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偶然发现该石碑,残碑高1.14米,宽0.73米。1801年,英国打败法国,根据协议,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摘编自《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材料二   在罗塞塔石碑发现之前,古埃及遗址中发现的铭文数量很多,但人们一直无法释读。该石碑铭文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通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在公元4世纪后失传。古希腊文是近代人可以阅读。法国学者商博良(17901832年)从1808年起释读罗塞塔石碑,通过长期收集和研究相关史料,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1821年编成通俗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符号对照表,1822年确认埃及象形文字是时兼具表意和表音的文字体系,成功破译了石碑的象形文字,这也标志着新兴学科——埃及学的出现。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块石碑的史料类型和价值,并指出罗塞塔石碑被发现和争夺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博良在破译石碑铭文中使用的史学方法和研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琅琊刻石铭文无需破译的原因。
2023-11-19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技术的新发现一般出现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其大规模地应用推动下一个大的上升阶段。工业革命以来的三轮康波周期如下:

长波周期

繁荣期

衰退期

萧条期

回升期

第一轮(63年)

1782—1802年(20年)

1815—1825年(10年)

1825—1836年(11年)

1836—1845年(9年)

第二轮(47年)

1845—1866年(21年)

1866—1873年(7年)

1873—1883年(10年)

1883—1892年(9年)

第三轮(56年)

1892—1913年(21年)

1920—1929年(9年)

1929—1937(8年)

1937—1948(11年)

——摘编自周金涛等《涛动周期论》

材料二   管理与组织变革贯穿于历次长波当中。18世纪90年代,工厂制凭借资本集中、企业内部分工、再生产及严格的劳动纪律,成为纺纱业的主流生产组织方式。诸多行业纷纷效仿。蒸汽动力代替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为工厂的选址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也促进了工厂制的流行。……(19世纪下半叶)在制造业电气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市场一体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工业领域内出现了最早的跨国公司,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新的形式。以专业管理团队为基础的“泰勒制”发展起来,企业管理逐渐从车间上移至管理团队。

——摘编自黄阳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轮和第三轮长波周期的标志性创新技术并分析这两轮经济发展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工厂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企业管理与组织形式变化的原因
2023-11-22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