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赛曲》翻译改动的部分情况

“麦须尔诗”(1873年王韬译)用中国古典七言诗的格律来翻译,认为诗的主旨是反对国王的残酷统治,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中高度肯定该译稿。
“法(佛)兰西革命歌”(1904年侠民译)用文言文翻译,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国革命记》等转载,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马赛曲”(1920年马骥良译)用白话文翻译,对“citoyen”的翻译,从“体团”变为“国民”,此后白话文翻译的《马赛曲》版本不断出现。

材料二   抗战时期,《马赛曲》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战歌》、《新马赛曲》等改编作品应时而生,歌词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国难危机,“呼吁中国同胞:‘不分恩怨,不分你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一全民族革命战争’。”《马赛曲》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也有启发作用,《马赛曲》中“用肮脏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与《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义近似,《马赛曲》中多次出现的“前进”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被不断强调。

——摘编自宋逸炜《〈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多重变奏》

(1)据材料一、概括《马赛曲》翻译改动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马赛曲》翻译改动的积极影响。
2 .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李绅所作《悯农》诗2首,应是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悯农》诗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将实物税改成了货币税,实行□后农民的困境。□所代表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均田制
3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南朝齐粱之际的文风柔弱淫靡,追求藻饰以掩饰内容的空虚。主张诗“须以一气浑成为上”,反对诗作巧伪,提倡“诗主性情,不贵奇巧”。这可用于说明明末清初(     
A.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加强B.理学思想的影响力扩大
C.政治局势影响诗歌创作D.社会形成个性解放思潮
4 . 以诗歌为载体,由长辈对晚辈进行的带有诗意的教诫即谓家训诗。家训诗是我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迎来了发展高峰。以下诗句与其表达的价值取向对应错误的是(       
A“异乡兄弟少,见尔自依然……馀力当勤学,成名贵少年”追求正义、勇于担当
B“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同箱柜,房中莫蓄私。”齐心治家,重视伦理
C“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淡泊名利,修己养身
D“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壮志吞鸿鹏,遥心伴鹅鸽。”奋勇征战、为国舍命
A.AB.BC.CD.D
2023-09-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关于扬州的诗词很多,据下表可知(     
时间诗人(词人)诗(词)
盛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晚唐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晚唐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宋代姜夔(入其城,则四顾萧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
A.交通便利推动经济繁荣B.安史之乱造成经济萧条
C.辽兵南下影响经济发展D.漕运与战争导致其兴衰
6 . 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南宋政治中心在南方,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C.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
7 .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史上友好交往也曾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下列诗句中能加以佐证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西行天竺求真本,力辩乌荼占顶峰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宋代边塞诗画重在渲染昭君的悲剧与国家的耻辱。但元代虞集评论说,“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如何一段昆琶曲,青草离离咏未休”。此种格调渐成元代番族类题画诗的主流基调。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大一统格局影响士人心态变化B.士人坚守夷夏之防
C.民族压迫下文人备受精神摧残D.南宋民族精神丧失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木兰形象最早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叙事诗《木兰辞》,该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以下作品均是以木兰为原型进行的创作。

时间作品主要片段
明代杂剧《雌木兰
替父从军》
花家女子木兰因父亲年老而易装从军,参与征讨黑山叛军的战役,最终凭借高超武艺生擒贼首豹子皮,得胜回朝,后辞去官职与王郎成亲。
1939年电影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所去之地为匈奴所在严寒之地。木兰提出“不许贪赃枉法,不许欺侮百姓,不许临阵脱逃,不许徇私舞弊”等军纪。后来,她识破匈奴诡计,大败匈奴。
1956年豫剧电影
《花木兰》
木兰从军路上,同伴一直抱怨:“为什么倒霉的事,都叫男人来干?女子们在家中坐享清闲。”木兰大声争辩:“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1998年迪士尼动画片
《花木兰》
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这时的她异常沮丧。宠物木须龙安慰她,她是为了救父亲才到这种地步的,而她回答:“或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这么做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

——摘编自刘婷《中西方“花木兰”形象的建构》等


请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