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所居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有社仓一所,系昨乾道四年乡民艰食,本府给到常平米六百石,委臣与本乡土居朝奉郎刘如愚同共赈贷。至冬收到元米,次年夏间,本府复令依旧贷与人户,冬间纳还。臣等申府措置,每石量收息米二斗,自后逐年依此敛散。至今十有四年,量支息米,造成仓廉三间收贮,已将元米六百石纳还本府,其见管三千一百石……系臣与本乡土居官及士人数人同共掌管,遇敛散时,即申府差县官一员监视出纳。以此之故,一乡四五十里之间,虽遇凶年,人不阙食。

——摘选自《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材料二   清代备荒仓储不仅在制度上较为充分地吸取了前代经验,其成效亦大大超过从前。在基本完成全国统一的17世纪末,清朝即以常平仓为主体,展开了大规模的仓储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清朝始终维持着年均储量在3000多万石以上的备荒仓储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这个系统保障了一个前现代农业国家对同时期世界上最为庞大人口的粮食供应,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稳定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

——摘选自朱浒《从一尊到多元:晚清社会救济机制的结构性演变及其意涵》

材料三   2013年以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自产粮食已成为安邦定国的“压舱石”。2012年开始实施“粮安工程”,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标准仓房完好仓容61676.9万吨,与当年粮食产量基本相当。……当前我国粮食行业供需之间矛盾突出,粮食供需不匹配并非全是数量和品种等生产领域的问题,也有加工不精、品质不优、营销不活、品牌不响、物流不畅等流通领域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柔性精准的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需要从“产购储加销”全链的角度加以解决。

——摘选自陈倬、单初《粮食供应链脆弱性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社仓的主要功能和组建的主要力量,分析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用一句话概括这种社仓运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代能“始终维持着年均储量在3000多万石以上的备荒仓储系统”的原因,并指出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粮食行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历代政府在经济治理中表现出的一致性。
2024-02-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20世纪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世纪,先是出现了以国际联盟为支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后又有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缔结的和约全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国际联盟》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宪章取消了国联盟约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不仅如此,联合国还拥有派遣部队充当安理会支配下的一支常设军事力量的权力。这样联合国不仅从道义上而且在武力上使其决议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高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结合所学,指出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这一原则有何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并简要评述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运行机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比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有何共同之处。
2022-04-20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认为,属灵的宗教与属世的生存两者之间并不能混淆。例如:做好事和行善都是属世的事情,与属灵的救赎应当没有关系。此外,对人的救赎是上帝的事情,人并没有能力进行自救。还认为,基督教的崇拜对象是上帝而不是教皇、主教和僧侣,后者不具有神性,更不具有凭着自我神化来为世人赎罪的权力。对人类进行救赎的不是教皇和教会,而只能是耶稣基督,从而把教会和宗教的事务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避免了教会通过教权干涉政治的弊病。

——摘编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二   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提出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编者指出,“国民经济程度,低落到大部分人罹于半饥饿的惨状,对外防卫的实力,微弱到失地四省、莫展一筹的地步;而大家对此宿题,却都好像淡焉若忘,不加深究”。“特辑”明确规定讨论的重点问题:(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保障是什么?要促进中国现代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二)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种方式,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步骤怎样?

在讨论文章中,杨幸之等人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也有人主张采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张素民提出发展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私人企业进行节制。“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化的持续关注。《东方杂志》《独立评论》等刊物也刊发了相关文章,其中不乏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一五计划”的介绍。

——摘编自耿凡《八十九年前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次讨论》

材料二   1954年,我们党首次提出了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讨论的国际背景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大讨论提出的先决条件和方式问题,并进一步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探索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
——《战必胜说》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全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日本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申报》大事年表(部分)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
1934年
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申报》言论又趋保守
1937年
《申报》正式形成股份公司。不久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而停刊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


——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
(2)充分挖掘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概括1912年—1938年间《申报》的发展特点。
材料三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箫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3)仔细阅读两份目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出现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舟山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三省制运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
材料三 第四条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
第五条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十八条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
一一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2日)
材料四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一一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
(3)材料三与材料四相比,在内容上有何变化?分析指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6-11-2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舟山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西汉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该思想有何进步性?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材料三 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代的科举制度完全确立,而且日趋完善和严密。科举向士大夫广泛开放,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和诗赋合格,就可录取。大部分科举登第者出身于乡户,即一般地主和殷富农民,一部分为工、商的子弟,世代为官的子弟只占少数。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3)阅读材料三,指出在追求公平公正方面宋代科举制的新发展。联系所学知识简析它对宋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舟山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材料二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公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受了韩非的影响,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与材料一相比,韩非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9 . 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大分岔: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10 . 我国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建设。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三条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

第十四条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

……

(1)写出上述材料中这部法律的名称。这部法律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判断材料二中的这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哪一年?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什么制度?

(3)据材料指出这部宪法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邓小平一直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早在1978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2年,邓小平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017-12-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陀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