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某同学摘录了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人民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各课目录。下列各项符合第一单元总目录的是
A.儒家思想一统局面的巩固B.独领风骚的古代科技文化
C.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传统思想从保守走向近代
2 . 据下表信息我们可以认定(  )
人教版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关税战、货币战,相继组成了一些经济集团,这种经济战就成为政治战以至军事战争(二战)的前奏
张继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而罗斯福声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
A.罗斯福应对二战的爆发承担责任B.罗斯福新政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C.特朗普借鉴了罗斯福新政的经验D.罗斯福企图通过货币战应对经济危机
3 .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清史稿》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7-12-15更新 | 463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定远炉桥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高一历史月考摸底卷
4 .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李沆是个节俭的宰相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2017-04-01更新 | 11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武帝时代起,史播已经多见关于气候严寒的记录夏四月,陨霜杀草”王莽时期严重低温的气候反常记录更为频繁。例如,天凤三年(16年)二月,“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70年这120年间,有关气候异常严寒的记载多达20余起……王莽专政时最为集中的10年中,大约7年都发生严寒导致的灾害……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本人在农民起义打击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

材料二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致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纪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第《卞制军政书》

(1)联系材料一,从小农经济特点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中国古代政权的灭亡。

(2)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边际土地”的开发给当时清朝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3)联系材料三,说说“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后“种茶之区,市疲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