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乾隆时,有内阁大臣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A.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B.中枢行政机构的完善
C.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D.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B.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D.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016-11-27更新 | 18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对王安石的认识和评价存在不同意见,甚至严重分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材料二   宋理宗在淳祐元年下诏,以周濂溪、二程、张载、朱熹五人从祀孔庙的同时,撤销了王安石的从祀地位,并指责“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岂宜从祀孔子庙庭,合与削去,于正人心,息邪说关系不小,令国子监日下施行。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三   梁启超给王安石及其新法以全新的评价:“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一言以蔽之,“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梁启超《王荆公》


(1)指出三则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2)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2022-07-08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史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2-01更新 | 756次组卷 | 37卷引用: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舜水是浙江余姚“四先贤”之一,他曾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这一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为接近
A.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C.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雕虫篆刻,又何益哉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2019-05-15更新 | 5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封国问题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秦统一之初,朝廷关于采用何种体制统治辽阔边疆的争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为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下面是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型,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完成:
(1)材料一表明秦统一之初在采用何种体制治国的问题上有哪两种意见?
(2)材料二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进行了评价,概括其主要观点。
(3)结合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9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8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凯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时,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国时,商君言:“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     《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上述思想(     
A.体现了变革时期的治国探索B.反映了社会教化的重要影响
C.适应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D.确立了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
2023-01-15更新 | 619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