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治理是其基本职能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是,跟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负责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等。

——摘编自赵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材料三   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此时的民法学以翻译外国民商法及论著为主,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民法学研究论著日渐增多,成为这一时期民法学的主体。同时,由于借鉴了德、日、瑞士等国立法,此时领行的民法典是当时世界是较为先进的民商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源于西方的法学理论尤其是私法理论采取了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全盘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使清末以来的民法学理念中止。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社会法制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界对源自西方的公私法理论的制度推行变得理性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介绍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1992年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渐渐得到法学界的认可,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备受推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法学在重新构建私法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应了现代民法及民法学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人大常委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11日施行。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央政府机构设计表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民法建设演变的特点,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意义。
2021-12-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高一·浙江·专题练习
2 . 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会议批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9年至2021年合作纲要》,这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反映出当代中国外交致力于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努力与周边国家建立稳固的军事同盟
C.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
D.实现边境地区军事政治--体化
3 . 国际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决策, 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经济危机下的大国选择大事年表

1929 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
1933 年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33年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1940 年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
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递交“战后货币政策”“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对抗马克计划。

——根据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整理

材料三 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 21日)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国内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 24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结合所学,从危机处理的视角评述这一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选择,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的“选择”造成的经济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三个关键词以说明我国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变化依据。综合材料一二三,围绕“应对风险挑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 )历史试题
4 . 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021年1月,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号召:“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二者共同反映出中国(     
A.具有大国的责任与担当B.试图主导世界秩序
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5 .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保持着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现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突厥、西域各族及薛延陀、回纥、吐蕃、南诏、靺等,都曾在边疆地区建立过地方民族政权,推动了祖国的历史发展。唐朝与这些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族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也都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联系和交流,不仅对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加深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友谊,使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摘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义的认同。

——选自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唐朝与吐蕃地方政权之间密切联系的基本史实,并说明当时边疆和内地各民族交流呈现的主流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试以元朝和清朝为例,列举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举措。②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重视西藏工作。指出中央对西藏地方管理的基本政策,并说明该项政策的优势所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的出台,绝非一人的功过得失,它是整个资产阶级所取得的法律成就,而法国大革命吹响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时代号角。可以说,《法国民法典》以法国大革命为“催化剂”,而又成为保卫法国革命成果的“权利书”。《法国民法典》在大陆法系民法发展史上独一无二、它推动了大陆国家以至世界各国的法典化运动。它的成就之一正是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另一功绩是它的理性色彩,尤其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是确立了财产法方面的诸多原理原则。众所周知,近代民法三项基石性的原则——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原则,是《法国民法典》对于人类法律史的伟大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摘编自张洪波《〈法国民法典〉:世界民法典的先驱与垂范》

材料二   如果从历史维度观察,我国民法发展与社会及法制建设是基本同步的,从清末改制开始,到北洋政府,再到南京政府皆为对同一未竟事业的延续。然而,国家取得独立后,民法起草作业曾经几次启动,但又随之几次中断。迄至改革开放,法制建设才又被提上了日程。改革伊始,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引发了一场有关经济法和民法调整对象的激烈论争,后来分别有了1981年的《经济合同法》和1986年的《民法通则》。从立法进程而言,确乎可以认为《民法通则》在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民法的崛起。在这一进程中,学者的努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真正推动民法发展的力量“从根本上讲,是迅猛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之社会实践本身”。

——摘编自辜明安《反思与展望:改革以来中国民法发展刍议》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528日通过,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五号主席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以来推动我国民法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