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6次组卷 | 8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2024·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唐诗《静夜思》的日文翻译,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B.汉字成为世界性通用文字
C.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D.诗是中日交流的主要载体
2023-11-22更新 | 77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诗词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宏伟史诗,反映时代呼声,顺应时代潮流,描绘历史,纪录伟大实践。下面这首诗讴歌的是(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A.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B.1945年举国欢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D.1954年第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明三朝的人口或户数不仅在数量上呈现出增减起伏之态势,而且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两宋户数及人口多集中于浙江、江西、四川、福建四省;元代户数及人口多分布在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四省;明代户数及人口多分布在浙江、江西、江苏三省。在此基础上考察宋元明三朝词人分布,宋词作者多分布在南方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省;元词同之;明词作者则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四省市。其中,明代家族词人群体环太湖流域分布,遍及江浙沪皖四省,且以江浙两省居多。

——摘编自武楠楠《宋元明三朝词人数量及地域分布的统计分析》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世家。一家之中祖孙、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等均系诗人、词人、文学家,这种现象在江南地区尤为多见。明清之前,女性创作只限诗词文赋。明清时期,女性作家于诗、词、文、赋、散曲、戏剧、弹词、小说,以及文学评论多种文学体裁均有成功的尝试和写作。她们不再局限于同性之间的交流,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藩篱,大胆与男性文人接触,以此来提高自己。她们否定“内言不出于阃(内室)”的传统观念,开始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并自著诗话、诗评,以扩大女性文学在全社会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明三朝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女性文学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概述自战国到西汉主要学派和政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分别作出了哪些努力?并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2-11-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一位抗日名将指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力量。1934年,这位名将牺牲前写下正气浩然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位抗日名将是
A.吉鸿昌B.杨虎城C.蔡廷锴D.张自忠
2022-01-12更新 | 2616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孔子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形成儒家经典
②唐朝孙思邈完成《千金方》,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③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许多科技成果
④明朝徐光启著述的《农政全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
2021-05-25更新 | 452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林升这首诗形象地反映了南宋时期
A.文学艺术的繁盛B.商品经济的发达
C.民族关系的发展D.统治集团的苟安
10 .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丝绸之路路线图
A.丝绸之路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唯一通道B.西域都护府是管理丝绸之路重要机构
C.张骞通西域发生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D.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