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下列对《1950—195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简表(单位:亿元)》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A.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外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长B.中外贸易总额受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
C.中苏建交使得两国贸易发展始终处于上升趋势D.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到西方国家与我国的贸易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7年底,我国有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2.9%;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手工业者已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0%左右;私营工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到千分之一。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数据统计(部分)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元)
1952679.0119
1954859.0144
19581307.0200
19611220.0185
19621149.3173
19783678.7385
199227194.52334
2002121717.49506
2018900309.564644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52-1958年和1978-2018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这些数据说明晚清
A.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洋务派积极开办民用企业
C.炼铁技术超越西方水平
D.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是西汉初年人口迁徙表(部分数据)

时间迁徙概况史料   出处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怀、田氏五姓,燕、赵、韩、魏之后和豪杰名家10余万人于关中,并迁官吏2000石、巨富者于长安。《汉书·高帝纪下》
《汉书·刘敬传》《汉书·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迁阳陵,赐钱二十万。《汉书·景帝纪》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钱财)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书·武帝纪》
武帝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年)
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注:阳陵、茂陵位于长安周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地区纳入汉朝疆域。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汉初年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2023-09-22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90年,农业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乡村集体企业实现利润265.3亿元,首次超过国有企业的246亿元;前者的销售利润率为5.6%,相当于后者的两倍多。这说明我国( )
A.国有企业必须深化改革B.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变化
C.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改革D.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化
2023-03-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数据变化可用于说明(     
A.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行
B.中苏两国关系的变化
C.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
D.“一边倒”方针的推行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 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2732

同上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 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023-08-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根据亚太经合组织预测的数据,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33亿增长至49亿,这一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44个自由贸易协定中,有28个涉及亚洲。这可以用于说明,当前至未来(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B.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亚洲科技和贸易居于世界前列D.世界的政治多极化格局日益巩固
2023-05-05更新 | 515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钱塘江人民公社联民大队1959-1961年度粮食总产及分配表(单位:斤)

年份户数人数总产征购种子饲料口粮人均口粮
19593161201569126263004160339200504123420
19603081147615004726028800346999303
19613031165580117281345189035000465153

注:1959年的口粮中包括42100斤统销粮。

——摘自张乐天著《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


根据材料,计算出①②两处的具体数据(数据保留整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两处数据的变化及其原因作简要陈述。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安史之乱前唐朝人口统计表,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时间户数(单位:万)人口数(单位:万)
618年2001500
639年3041235
705年6153714
754年8915288
A.社会经济持续发展B.大量引进高产作物
C.政治清明轻徭薄赋D.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2-12-24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