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金朝中期,金世宗将国号“金”解释为女真完颜部的祖源按出虎水(女真语读“金”),并将按出虎水附近的长白山、混同江塑造为女真民族的神山圣水。金世宗对国号的解释意在(     
A.构建女真文化本位观B.神化祖先以强化皇权
C.加强对祖源地的开发D.保存本民族历史记忆
7日内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隋唐以后,社会精英们大多脱离土地,搬入城市居住,在故乡以外的地方购置房产,死后也不再归葬故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安土重迁观念减弱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选官任官制度变革D.农业赋税负担沉重
7日内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清时期拇战通行南北,花样繁多,粗犷豪放。结合如表可知,明清拇战(     
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拇战”
“哑拳令”,两家不出手,不须口叫,有言者罚,拳数多寡,或通关,听人临时酌定。明《六砚笔记》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B.映射了世俗文化的发展
C.彰显文人的价值追求D.推动南北生活习俗趋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伊关系与经济制裁】

材料一   美伊关系的交恶始于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在此后40多年里,美国没有停止对伊朗的制裁,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担心伊朗对其中东霸权带来威胁。美国对伊朗制裁的起点是1979年卡特政府下令停止对伊朗的石油进口,并冻结了伊朗政府在美国银行120亿美元的资产,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大多维持或升级对伊制裁。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又借口伊朗研发核武器,美国联合部分主要国家对伊朗进行全方位制裁。美国政府对伊朗采取的金融制裁主要有以下两种手段:一是禁止伊朗进入国际金融体系。切断SWIFT系统(国际资金支付清算系统),使伊朗无法使用美元、欧元等进行跨境交易。制裁实施后伊朗石油出口量大减,GDP随之下降。二是冻结伊朗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的银行资产。这不仅限制了经济运行,也引起伊朗人民的恐慌,对伊朗货币贬值和高通胀的预期进一步加速伊朗货币的贬值。

——摘编自陈华李鹏飞《美国对他国金融制裁的基础、路径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二   美国金融制裁明确地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它是针对完全不相干的第三国直接或间接地实施了强制性的惩罚措施迫使其断绝与目标国的经贸往来,而贸易自由本身就属于一国内政,不容许他人干涉;另一方面通过美国实施次级制裁体现出的对本国管辖权的任意扩张,特别是以各种理由对他国属地管辖的突破也凸显出对他国主权的侵犯。

——摘编自范晓波《美国金融制裁的基石与应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美国滥用金融制裁打击伊朗的行为。
2024-06-0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涅伽达文化Ⅰ(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遗址已发现有居住地和墓地,居住地筑有防御工事,墓穴已有充裕简陋之别。1546号墓出土了一块陶罐破片,罐标上是一间带有圆层顶的房子,顶上栖息着一只小鸟,小鸟是隼鹰神荷鲁斯的粗略形象,荷鲁斯是法老时代国王的保护神。据此可知,涅伽达文化Ⅰ时代埃及地区(     
A.初步实现统一B.国王权威至高无上C.国家权力萌芽D.已经迈入阶级社会
6 . “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立场,是对“民惟邦本”理念的传承和创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享理念”等论述则是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了“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传统理念。这都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展示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体现了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4-1966年,中央15个部委的近60多个企事业单位,从北京、上海、辽宁和广东等12个省市迁至重庆地区,国家还在重庆地区安排了59个大的骨干项目和配套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B.建立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
C.推进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D.改善我国的国民经济布局
8 . 《法国民法典》设计的结构并非完全以法学家对私法关系的理解来安排。全部法典条文被划分为3卷,分别规定了“人”“财产以及所有权的各种变更”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尤其是其第3卷几乎成了一个大杂烩,既有债、有继承、有夫妻财产制,还有担保物权、时效等规定,贴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据此可知,这一设计(     
A.奠定了现代民法体系B.有利于法典的普及化
C.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D.彰显启蒙运动的精神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阂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南宋统治者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权其酋长、使自镇抚”,建立土官统治,实行“以夷治夷”或“以夷治蛮”政策。辽、金建立政权后,逐步改变了对待异族掠夺与同化政策,承袭了“胡汉分治”与“因俗而治”,实行两种制度,“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金都实行了南北面官制、蕃律和汉律,还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管理制度。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制定了“吐蕃刑律”,极大地密切了吐蕃地区与中央的关系。继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后,元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北、西北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和屯田,以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卫所长官。南方和西南地区,在土官制度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严密的土司制度。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治理的新举措及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中的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认识李鸿章。下表是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
史料3《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史料5《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整理自《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1)根据上表并结合李鸿章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任选其中两则史料,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鸿章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2024-06-03更新 | 9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